特视探索

山石该怎样鉴赏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4-30 18:41 阅读

  山石该怎样鉴赏,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关于山石该怎样鉴赏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山石该怎样鉴赏的这些相关资料:

山石该怎样鉴赏

山石该怎样鉴赏

  山石

  韩愈 〔唐代〕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荦确(luòquè):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行径:行下次的路径。

  微:狭窄。

  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升堂:进入寺中厅堂。

  阶:厅堂前的台阶。

  新雨:刚下过的雨。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佛画:画的佛画像。

  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

  一作稀少解。

  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

  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置:供。

  羹(gēng):菜汤。

  这里是泛指菜 蔬。

  疏粝(lì):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清月:清朗的月光。

  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

  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

  扉(fei):门。

  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

  霏:氛雾。

  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

  纷:繁盛。

  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枥(lì):同栎,落叶乔木。

  十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

  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当 流:对着流水。

  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

  靰(jī):马的缰绳。

  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安得:怎能。

  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

  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

  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

  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

  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

  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

  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

  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

  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

  时见二字看似平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

  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

  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

  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

  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

  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

  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郁积难抒。

  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

  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

  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看似平凡,实际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突出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赋体中铺采摛文的手法。

  所谓赋体的铺采摛文,就不是一般地叙事状物,而是在记叙的过程中兴会淋漓地、铺扬蹈厉地状写事物,绘景抒情,使之物相尽形,达到辗转生发的艺术效果。

  《山石》诗便是如此。

  无论是开头部分的黄昏到寺,还是其后的歇寺、离寺,先后按时间推移,把在这一段时间中的所做所为、所见所闻、交待得清清楚楚。

  而这些事都是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晨起登程等);客观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晨雾、山花、涧水、松枥等)就像一篇记事的日记一般,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诗人却在这些无甚奇特的事物中,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

  如黄昏到寺蝙蝠飞,虽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也无雕饰的词语,但却十分有力地烘托出深山古寺在黄昏中的气氛,使人如见古寺之荒凉,环境之沉寂。

  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诗意。

  再如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又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

  水声激激,风扯衣衫,一位赤足的人在溪流中上下小心踏石过流,其神其态,其情其趣,使人对这幅充满诗意的山涧行的图画,产生无限生趣。

  这就是诗人铺采摛文笔法所升华出的功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游踪。

  然而却不像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

  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

  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靰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

  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

  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出来。

  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

  写朝景,新奇而多变。

  因为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

  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然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

  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

  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

  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

  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

  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以上就是山石该怎样鉴赏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57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