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3-03-30 13:20 阅读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有的是因为新君年幼,需要太后临时辅政,等待皇帝成年后亲政。

  关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

  刘娥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吕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两宋时期,出现过多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们有的因为国家局势危急,临时上位过渡,如宋高宗时期两度垂帘的孟太后。

  有的是因为新君年幼,需要太后临时辅政,等待皇帝成年后亲政。

  在这些垂帘太后中,出现过一位权势类比武则天的强势皇太后,她就是宋真宗的第三位妻子,历史上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刘娥和武则天一样,在宋真宗还活着时,就帮助他处理国政,宋真宗晚年的行为有些癫狂,头脑不清,于是刘娥逐渐把朝政大权移到自己手上,而且她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事。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

  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

  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

  宋真宗驾崩时,继位的宋仁宗还未成年,因此刘娥受宋真宗遗诏辅政。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有能力、有名分、有权力,刘娥这个皇太后想不强势都不行。

  而且刘娥也有野心,她想学武则天,可宋朝的士大夫和唐朝的世家们是不同的,宋朝的士大夫们在皇权归属这个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团结,刘娥多次试探,都被士大夫之首的宰相们给顶了回去,甚至直言相告,让刘娥别学武则天。

  士大夫们是轮番上阵阻止刘娥迸发出更大的野心,其中有三个人算是当时的典型人物:

  三元及第的宰相王曾

  王曾这位北宋名相是个超级学霸,科考时是连中三元的状元,属于宋真宗亲手提拔的天子门生。

  他从宋真宗驾崩后就开始阻止刘娥的野心,防止皇权名义上的转移,在草拟宋真宗遗诏时,坚持皇太后是临时处理国事。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

  帝崩,曾奉命入殿庐草遗诏: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

  丁谓入,去权字。

  曾曰:皇帝冲年,太后临朝,斯已国家否运。

  称‘权’,犹足示后。

  且增减制书有法,表则之地,先欲乱之邪?遂不敢去。

  国家制度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制度一经打破,后面就习以为常了,武则天就是从皇后到天后再到皇帝,一步步让臣民习惯的,刘娥也希望如此,但王曾就多次阻止刘娥越制。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

  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

  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

  有这么个反对派天天盯着,刘娥也很恼火,于是找了机会就赶紧的将王晨贬出汴京,去了地方为官。

  后人评价王曾在刘娥执政期间的表现时赞叹道:

  章献拥幼君制天下,时大臣怙权,乘之以逞。

  曾毅然奋忠,临大节而不可夺。

  卒使帝室尊荣,祸乱不作,可谓社稷之臣矣。

  宋仁宗对王曾是感激的,因此王曾死后的谥号是文正。

  性格刚直的鱼头参政 鲁宗道

  鲁宗道因为性格刚直被称为鱼头参政,大概是形容他的骨头和鱼骨头一样硬。

  他是刘娥任命的宰相,刘娥以为鲁宗道是自己人,所以有什么疑惑都是直接询问他,但鲁宗道严守皇权属于赵氏这条底线,坚决不让步,也多次反对刘娥的越制行为。

  《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后默然。

  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

  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刘娥在鲁宗道这种不断的警告和规劝下,始终不敢真的走上模仿武则天的那一步,不过鲁宗道比刘娥先死,大概是因为鲁宗道多次违背刘娥的心意,刘娥对他也很不满,鲁宗道死后,只给他追赠了一个兵部尚书,谥号也是比较低级的肃简。

  士大夫的标杆、道德完人范仲淹

  范仲淹在刘娥时期的官职并不大,年龄、资历都属于小字辈,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范仲淹任职秘阁校理,也就是个图书管理员。

  别看他官不大,但他的胆子不小,当时宋仁宗已经十九岁了,在古代已经是属于成年人级别的,他借宋仁宗要率领百官给刘娥拜寿的事情,认为这个是越制的,因此直接上书反对。

  紧跟着范仲淹又上书要求刘娥归政给皇帝。

  这个态度的明确表达是很不容易的,包括王曾、鲁宗道在内的宰相们也仅仅只是防止刘娥越制,却没有谁敢直接去要求刘娥归政。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这个不报是当时理政的宰相们看到范仲淹的上书后,担心他出事,因为这个是触犯到刘娥的最核心利益了,如果让刘娥看到这份上书,即使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范仲淹估计也要脱层皮。

  于是宰相们(当时的首相是吕夷简)帮他给压了下来。

  范仲淹上书后,看见没动静,也判断出大致是什么原因,于是赶紧的要求外放,出去躲避风头去了。

  范仲淹的上书虽然没有直接递给刘娥,但她一定也会收到风声,连范仲淹这么个芝麻大小的官都敢给她脸色看,对刘娥的打击还是很大的,至少让她知道,想做武则天那是万万不行。

  其实,没有这些士大夫们集体的警告和反对,刘娥也做不成武则天,她和武则天相比,有好多不足之处。

  第一,刘娥没亲族,很孤立

  刘娥是个孤女,入宫后,她名义上的亲族是前夫一家子,当时是宋真宗同意,刘娥认前夫龚美(认亲后改名为刘美)为兄。

  没有直系的亲族能提拔入朝为官,这个是刘娥最大的短板,意味着她没有嫡系部下帮她争,帮她剿除政敌。

  武则天当时可是提拔了大量的武氏族人入朝和她并肩作战。

  第二:刘娥没亲儿子,身后事不好办

  刘娥不单单没亲族,连儿子都没有生一个,并且宋仁宗非她亲生子的消息在当时很多人都知道,遮掩都没法遮掩,无非是等到合适的时候公布出来。

  亲族没,儿子也没,即便成为武则天又能如何?没有后人继承大业,武则天可是为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延续武周也好,换回大唐也好,大把的继承人在等,不用担心身后事。

  第三:刘娥受制于宋朝的制度,心狠不下来

  武则天当时是杀了多少人才坐上那个位置?血流滚滚啊,刘娥执政时期,即便多有反对者,可刘娥一个都没杀,严格的按照宋朝祖制,仅仅是外放贬官,心不狠,如何能学武则天?

  第四:士大夫和皇族共天下,他们也需要稳定

  宋朝的士大夫们很牛,团结起来和皇帝是平起平坐的,甚至还略占上风。

  他们可以不在乎谁主政,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换皇帝,他们也需要稳定,政权频繁变更对士大夫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全天下的士大夫们在这一点上利益是相同的,王曾、鲁宗道、范仲淹仅仅是其中的代表而已。

  武则天当时是用世家对付世家,即拉拢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对抗关陇贵族,刘娥面对的却是浑然一体的士大夫群体,想找到支持者实在是很难。

  因此,即便没有王曾、鲁宗道、范仲淹的直接警告和上书,刘娥也没有机会在宋朝成为武则天,社会背景不同,执政的团体不同,刘娥能做的大概也就只有偶尔穿着皇帝的服饰拜拜赵氏或刘氏祖庙了。

  公元1033年,刘娥病故,宋仁宗走上前台开始亲政。

  《宋史》对于刘娥是褒扬的,即便她多次流露出向武则天同志学习的意思,但能青史留好名就是她最大的成绩了。

  以上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历史上是如何执掌大权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45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