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223年,刘备病故,此时曹操也已经于两年前去世,年过四十的孙权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对手都已经领了盒饭,这些乳臭未干的小辈能兴起什么浪来?于是他的性格开始慢慢改变。
关于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的这些相关资料:
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
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变得乖张残戾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达达搜探秘小编一起往下看。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18岁的孙权执掌吴国,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他与蜀国联盟,打败曹魏,稳定局势,又在夷陵之战中打败蜀国,统一江南,是一位少有的明主,然而,到了晚年之后,孙权的性格开始改变,他变得多疑嗜杀,忘恩负义。
223年,刘备病故,此时曹操也已经于两年前去世,年过四十的孙权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对手都已经领了盒饭,这些乳臭未干的小辈能兴起什么浪来?于是他的性格开始慢慢改变。
弃用张昭
孙策立业之时,张昭已经作为重臣被委托于文武各种重大事件,孙策临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由此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之重,也侧面反应出了张昭的治国才能。
孙权继承基业之后,根基不稳,局势动荡,一些臣子欺其年轻,多有异心甚至公开反叛,张昭时刻教诲孙权治世道理,像孙权的老师一样,他帮助孙权安抚百姓,安定天下,坐镇后方,又广招贤才,很快便安定了人心,铲除了叛乱,稳定了江南局势。
可以说孙权能在江南站稳脚跟,一半的功劳要算在张昭头上。
然而,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老臣,在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都未入选,即使张昭被众人所推举,也是民心所向,孙权却仍坚持不用,理由是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不适合当丞相。
孙权这样的行为不但把这位老臣的心伤透了,而且一定程度上使众人有些寒心,在他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申请退休,不再参与政事。
逼死陆逊
陆逊多谋善虑,忠诚耿直,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指挥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等获得胜利,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东吴的社稷之臣,曾被孙权立为丞相。
孙权晚年,太子孙和跟鲁王孙霸两宫并立争夺太子之位,之后孙权与太子孙和关系恶化,有意将孙和废去太子之位,陆逊上书言嫡庶之分并请求不要废太子,却由此遭到了孙权的猜忌而被问罪,最终忧愤而亡。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多年,出将入相,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使得朝野震惊,人心撼动。
太子之争
孙权称帝后,曾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处理政务谨慎得体,礼贤下士,颇为孙权所喜爱,然而这位优秀的继承人在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了,孙权获悉震惊悲惋,悲痛不能抑制,这时候的孙权已经五十九岁了,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又是他最为喜爱的太子,这对他大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也是他之后一系列昏聩举措的诱因。
之后孙权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而孙和又与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导致朝中分为两派,孙权发觉后,直接废了太子孙和,赐死了孙霸,又改立孙亮为太子。
后来孙亮主吴国之后,因为能力不行,沦为权臣的傀儡,东吴也因此一蹶不振。
孙权晚年性情大变,与他早年的重情重义,忍辱负重相差甚异,除了逼死陆逊,赐死儿子孙霸,幽禁孙和,他还族诛苦谏大臣朱据,陈正,以结党营私罪杀了吴安,孙琦等人。
以致于后期和魏国打仗的时候,文无良臣,武无良将。
其实孙权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是历史的一个怪圈,但凡明君圣君在前期都是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而到了晚年由于年老精力衰弱,再加上群臣长期奉承,往往志得意满,不再专注于治理天下,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等基本都是如此。
而孙权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已经从年轻时的创业之君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变得嗜杀猜忌也是为了铲除江东大型宗族,为幼子以后的统治道路清除障碍。
以上就是晚年时期孙权为何性情大变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178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