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最终,山东人王薄率先在山东邹平一带长白山,揭竿而起,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关于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这些相关资料:
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于大业七年(611年)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为什么后来没了消息?达达搜探秘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611年,因为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导致民不聊生。
最终,山东人王薄率先在山东邹平一带长白山,揭竿而起,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王薄起义之后,创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引起了广大底层百姓的共鸣。
王薄起义之后,大量山东底层百姓,前往长白山,加入到农民军当中。
在王薄起义之后,各地的百姓也纷纷开始起义,最终将隋朝彻底推向了灭亡。
这段历史,很多熟悉隋史或者唐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
因为在隋朝末年的时候,王薄起义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开始。
但有意思的是,王薄起义之后,反倒却越来越淡化。
倒是后来起兵的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李渊等割据势力,都在隋末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最先起兵的王薄,为何后来渐渐没了动静?王薄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实际上,王薄之所以后来渐渐边缘化,是因为他起兵之后没多久,就被隋军给揍趴下了!
王薄是山东邹平人,出身底层百姓,生年不详。
隋朝末年的时候,山东这块地方,可以说是整个中原最倒霉的地方。
因为杨广搞的几个超级工程,对山东地区的压迫最大。
修大运河,途径山东,需要调集大量的人力。
修建洛阳城和各地的宫殿,基本上也都离山东不远,会从山东抽调大量的劳役。
征讨高句丽,山东更是各地军队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是当时主要的兵源来源。
这几座大山同时压下来,山东、河北、河南这一带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隋朝末年的时候,也是这个地区的农民起义,闹得最凶。
大业七年,当隋炀帝从全国范围内征兵,打算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王薄在家乡率先起义了。
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只要去辽东打仗,基本上就回不来了。
与其去辽东送死,还不如主动起义,说不定能争取到一条生路。
所以王薄起义后,很多老百姓都迅速投靠到王薄麾下,加入到起义军当中。
正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王薄当时便站在了隋末起义的风口浪尖上,作为第一个起兵的农民军领袖,自然迅速壮大。
短短一年之内,王薄麾下的农民军,便扩充到数万人。
但同时,枪打出头鸟,王薄的壮大,也引来了隋朝官军的注意。
当时隋朝因为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当中,折损严重,各地守军严重不足。
所以隋朝官军对农民军采取的办法,可以概括为‘放任小的,专打大的’。
谁势力最大,他们就打谁。
当时山东这一带负责镇压农民军的将领,名叫张须陀。
这个张须陀极其能打,演义小说里那位‘靠山王杨林’,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所以,在王薄壮大起来之后,张须陀就带着隋军来了。
短暂交锋之后,王薄领导的农民军,被张须陀直接给打崩溃了。
而且张须陀是一路追着王薄打,几场大战之后,王薄的数万大军,被张须陀打得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此时的王薄,知道自己不是张须陀的对手,于是便联系其他农民军领袖,打算联合大家一起对付张须陀。
其他农民军领袖,也知道张须陀很难对付,所以便真的联合了起来,打算共同对抗张须陀。
在王薄的邀请之下,当时山东地区几股势力最大的农民军,都加入其中。
一时间,农民军一方的兵力,多达十多万人。
手握十多万大军,王薄也再次有了自信,当即和其他农民军领袖决定,打一场大仗,直接进攻章丘。
如此大的行动,自然瞒不过张须陀。
接下来,张须陀率领两万隋军前来。
一场大战之后,十多万农民军,再次被张须陀打到崩溃。
经此一役之后,山东地区几股最强的农民军,都元气大伤。
王薄本人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麾下也只剩下了几千人,只能再次回到山里,慢慢恢复元气。
这一年,是大业九年。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山东的农民军,基本上就再没什么大的行动,因为已经被张须陀给揍怕了。
王薄也不敢再快速壮大自己,生怕再引来张须陀的注意。
但就在这两年当中,河南地区,有一股农民军势力,异军突起。
这股农民军,就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军。
瓦岗军最初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强。
但后来因为隋朝大贵族李密的加入,骤然膨胀起来。
两年之后,瓦岗军兵强马壮,达到了数万人之众。
此后,瓦岗军又和前来围剿的张须陀一场大战,最后在李密的带领下,干掉了张须陀。
这下子,瓦岗军彻底做大了。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瓦岗军横扫整个河南,并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山东地区。
没了张须陀的压制,王薄率领的农民军,也可以继续发展了。
但此时的山东,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山东。
因为瓦岗军的介入,再加上窦建德的崛起,属于王薄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很多百姓就算想参加农民军,首先想到的,也是瓦岗军,而不是王薄。
此时已是大业十二年,隋朝在各地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虽然王薄无需再担心引来隋朝官军的追杀,但王薄率领的农民军,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
相比瓦岗军来说,已经不值一提了。
所以此时的王薄,只能像其他农民军一样,尊瓦岗军为领袖。
再之后,到了大业十三年,这一年也是隋朝全面崩溃的一年。
那些著名的隋末枭雄,比如刘武周、李渊、薛举、萧铣等人,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年起兵的。
这些人虽然起兵较晚,但他们起兵之前,各自都拥有一定的势力,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比如李渊,原本就是太原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起兵之后,短短五个月就一路攻破了长安,成为隋末最强的一家割据势力。
相比他们,此时的王薄,已经排不上号了。
就算在山东地区,王薄也排不上号。
因为此时的窦建德已经做大,拥兵十余万人,远不是王薄能比得了的。
在各地枭雄纷纷起兵的时候,瓦岗军的李密,领导瓦岗军前去围攻洛阳。
在此之前,包括王薄在内的众多农民军领袖,甚至共同推举李密称帝。
不过李密认为还没攻下洛阳,所以就拒绝了。
一场大战之后,李密歼灭了大半的洛阳守军,差点就能拿下洛阳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远在江都的杨广,竟然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
杨广死后,他所统领的江都隋军,都被宇文化及所继承。
李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只能先和洛阳方面,握手言和,转过头去打宇文化及。
再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宇文化及被李密给打趴下了。
宇文化及战败之后,携带家属带着金银财宝,向北逃窜,恰好途径王薄的地盘。
王薄听说之后,倒是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假借投靠宇文化及之名,让宇文化及入城。
但同时,王薄也联系了窦建德,让窦建德率主力前来。
最终,宇文化及全家被窦建德俘虏,随后被杀。
至于他带的那些金银财宝,也被王薄和窦建德瓜分了。
就在宇文化及被杀的同时,李密那边也不是很顺利。
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转头再去打洛阳。
但此时的瓦岗军,已经疲惫不堪。
一场大战之后,瓦岗军战败。
李密为了恢复元气,前去依附李渊。
结果李渊识破了他的计策,根本不给他实权。
后来李密想逃跑,却被李渊麾下给截杀了。
李密死后,瓦岗军原本的庞大地盘,直接被李渊、窦建德、王世充这三方瓜分。
在瓦岗军倒塌的过程当中,王薄依然没能分到太多利益。
因为不管是窦建德还是王世充,势力之大,都远不是他能比的。
此时的王薄,已经没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格,只能选择强势的一方进行依附。
最终,在经过仔细权衡之后,公元619年三月十一日,王薄率众投降了唐朝,李渊随即任命他为齐州总管。
投降唐朝之后,王薄倒是十分卖力。
在王薄的劝说下,青州、莱州、密州等地,都纷纷投降唐朝。
在这件事上,王薄倒是也立下了大功,因此得到了李渊的重视。
但王薄万万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将死于一桩仇杀案。
此后,王薄跟随唐军将领盛彦师,一起进攻。
在此期间,王薄代表唐军,向潭州征调军粮。
然而潭州刺史李义满,却和王薄有仇,所以干脆不肯给他军粮。
等到这场大战结束之后,盛彦师前来兴师问罪,将李义满逮捕入狱。
后来,李义满忧愤之下,死于狱中。
不久之后,王薄率兵返回的时候,恰好路过潭州。
途径潭州时,李义满的侄子,出于泄愤的目的,捉住了王薄,最后将他杀害了。
就这样,率先拉开隋末农民起义大幕的王薄,死于一桩简单的仇杀案。
纵观王薄的一生,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王薄其实就是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小人物而已。
在隋末的舞台上,王薄因为一个偶然事件,第一个揭竿而起,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
但当他站到风口浪尖上之后,他的能力却不足以让他进一步发展。
张须陀在的时候,他打不过张须陀。
张须陀死后,他又没抓住机会迅速做大,继而让瓦岗军和窦建德甩在身后。
瓦岗军崩溃之后,他也没能及时抓住机会,扩张地盘。
后来虽然投降了李渊,但因为本人能力有限,同样也得不到重视,最后还死于这种莫名其妙的仇杀事件当中。
说白了,王薄就是那种机缘巧合之下,站到历史舞台中央的人。
但以他的能力,却不足以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主角的角色,所以才会逐渐边缘化,最后变得藉藉无名起来。
对于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来说,过大的机缘砸到头上,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以上就是王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166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