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四个封禅泰山的皇帝,不管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还是南北朝时代的割据霸主,亦或是隋文帝这样真正一统天下的雄主,都没能达成这一成就。
关于作为第四个封禅泰山的皇帝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作为第四个封禅泰山的皇帝的这些相关资料:
作为第四个封禅泰山的皇帝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泰山变得热闹了起来,因为有一支盛大的队伍来到了这里。
这一年,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在泰山封禅。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中国古代的皇帝们来说,能够去泰山封禅,那是至高的成就。
在整个中国古代,真正封禅泰山的皇帝,一共就只有六位。
在李治之前,则是有三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以及汉光武帝刘秀。
自刘秀之后,整整六百年之内,都没人能再次封禅泰山。
不管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还是南北朝时代的割据霸主,亦或是隋文帝这样真正一统天下的雄主,都没能达成这一成就。
就连李治他爹李世民,亲手扫平天下,缔造了贞观之治。
想要去泰山封禅的时候,依然被魏征给坚决顶了回来,到死都没能完成这个成就。
但如今,李治却实现了这个目标。
作为唐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李治往往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存在。
李治在位34年,上接李世民时代,下启武则天时代。
和这两位相比,李治难免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李治的在位经历,我们就不难发现,李治确实有封禅的资格!
公元649年,随着李世民去世,李治正式登基。
这一年,李治仅仅只有二十二岁。
不过,如果要梳理李治的执政成绩的话,我们其实得往后再推几年,从公元655年开始说。
因为在李治登基之初的这六年里,他基本上什么政绩都没有。
在这六年里,李治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争权。
李治争权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去世之前,给李治留下了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
但是李治登基之后却发现,自己完全指挥不动这些贞观老臣,反倒有被架空的风险。
虽说这些老臣也是为了国家好,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但作为皇帝,还是需要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才行。
所以这六年时间当中,李治一直在争夺权力。
最终,到了永徽六年,随着一场‘废王立武’事件的发生,李治不顾老臣们的反对,强行立武则天为皇后,终于沉重打击了老臣们的权威,彻底掌握了皇权。
直到这时,李治才开始独掌大权,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当然,要说在这六年里,李治什么也没做,倒也有些偏颇。
在这六年里,北方被揍趴下的突厥,趁着李世民去世,死灰复燃。
所以在李治登基的第一年里,唐军去了一趟漠北,又揍了一次突厥余部,还活捉了突厥可汗。
但是除此之外,接下来的几年里,唐朝所有对外战争,基本上就都停止了。
停止对外战争,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毕竟,当时正是老臣党掌权,如果对外在打了胜仗,老臣党的功劳将会更大,将来更不好除掉。
就算为了自己的皇权,李治也必须暂停对外战争,与民休养。
而在战争之外,在为政举措方面,李治其实也做了一些事情。
比如,为了对付老臣党,李治开始大范围提拔寒门官员,以及那些被老臣党压制的官员。
再加上李治确实有识人之明,所以也任用了不少贤臣。
国家不对外发动战争,百姓的负担就降低了许多,国力开始恢复。
当年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没少对外发动战争,对老百姓也产生了很大的压迫。
而李治的这种休养生息政策,同样也缓和了唐朝内部的阶级矛盾。
另外,在老臣党的帮助下,李治还下令编撰了《唐律疏议》。
简单来说,就是将唐朝的法律条文详细化,让各地官员和百姓,做到有法可依。
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也让唐朝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法制化。
李治登基之初的六年里,大致就是如此。
直到公元655年,随着李治开始全面掌权,李治终于开始大刀阔斧地工作起来,重新启动了巨大的国家机器。
因为李治他爹李世民,在位期间实在是太猛,打得周围所有邻居,都抬不起头来。
所以李治登基之初,唐朝的几个邻居也没敢趁机入侵唐朝腹地,最多也就敢叛唐自立而已。
如今李治重新启动国家机器,自然要收拾这些不老实的敌人了。
因为李世民在位期间,已经彻底打垮了唐朝正北方的东突厥。
所以李治此时的敌人,就只剩下了东北的高句丽,以及西域的西突厥。
首先是高句丽,公元655年,在李治刚刚取得一些优势,还没有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东北就传来了急报。
高句丽进犯唐朝属国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救。
在朝鲜半岛上,当时一共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
这其中,百济和新罗较弱,国土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韩国一带。
而高句丽实力较强,除了占据今天的朝鲜地区外,还占据了吉林、辽宁等地。
三国之中,新罗因为实力最弱,所以一直死死保住唐朝大腿。
而百济国,则是和高句丽走得较近。
早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亲自带兵,去打过一次高句丽。
那次战争当中,唐军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果,但最后却因为天气寒冷,不得不撤军。
战后,李世民和一众唐军将领,也做出了反思。
最后,唐朝军方得出结论:高句丽是一个农耕型政权,和以往对付过的突厥、吐谷浑都不一样。
想要对付这种农耕型政权,不可能一战灭国。
只能先不断削弱,等到国力衰弱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一战功成。
在唐朝修改了战略之后,此后的三年里,几乎每年唐朝都会对高句丽,按时发动袭扰战。
但是,几年之后,随着李世民身体越来越差,唐朝进入了新老交替的时代。
李治上位后,前几年又忙着夺权。
所以在这十年当中,唐朝对高句丽的袭扰,基本上完全停滞了。
在这十年当中,高句丽也彻底恢复了过来。
所以到了永徽六年的时候,高句丽才会联合百济,企图灭了新罗,彻底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收到百济的求救信之后,李治很清楚,如果放任高句丽崛起,势必会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再加上这一年,李治已经开始全面掌权,所以唐朝对高句丽的战事,也开始重启。
不过,虽然重启了战事,但唐朝当时还是延续了李世民的战略。
先以袭扰为主,积小胜为大胜。
此后的几年里,唐军每年都会进攻高句丽,每次不求重创,只求袭扰。
在袭扰高句丽的同时,唐朝对西突厥的战事,也重新开始。
西突厥这边,情况和高句丽那边又不太一样。
突厥本就是一个游牧政权,从隋朝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被中原王朝持续打击,后来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这其中,东突厥在贞观年间就已经被灭了,而西突厥则是盘踞在中亚那边,因为距离较远,暂时还存在。
但随着唐朝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双方也就开始有了实际冲突。
不过,在贞观年间,西突厥因为内部内乱,已经有一部分人投降了唐朝。
而随着李世民去世,西突厥这边,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了。
没说的,该揍就得揍。
公元655年,随着李治派程咬金征讨西突厥,唐朝对西突厥的战事,也再次开始。
公元657年,唐军将领苏定方,远征西域,一战打掉了西突厥主力,西突厥政权就此灭亡。
此后,唐朝重新控制了西域,西边的隐患就此被解决。
在解决西突厥的这一年,李治还干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迁都洛阳。
李治迁都洛阳,同样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因为传统关陇士族集团,是以长安为核心。
之前隋唐几代皇帝,都是以长安为首都,难免就要受到关陇集团的掣肘。
如今李治好不容易掌权,自然要削弱关陇集团的权力。
迁都一事,其实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治迁都洛阳之后,关陇集团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也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等到李治迁都结束,苏定方也结束了西边的战事,率大军返回。
这个时候,李治终于可以全力对付高句丽了。
此后的两年里,唐朝一方面稍作休息,一方面依然在持续对高句丽进行袭扰战。
到了公元660年,进攻连续几年的袭扰之后,高句丽的国力,已经十分衰弱。
此后,李治开始全力剪除高句丽的羽翼。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后,唐军大将苏定方,一战灭了百济。
百济被灭之后,唐军便得以彻底立足于朝鲜半岛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
高句丽的灭亡,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灭了百济之后,苏定方继续挥师进攻,一度包围了平壤,差点就直接灭了高句丽。
但因为此时北方的铁勒再次发动叛乱,再加上天气入冬,苏定方不得不暂时撤军。
这一战,唐军虽然没能直接灭掉高句丽,却也沉重地打击了高句丽的国力,灭国已是近在眼前。
苏定方撤军之后,因为补给原因,唐军主力暂时撤回了唐朝本土。
此后,公元663年,已经被灭国的百济,再次死灰复燃,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复国军。
恰在此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来掺和了一脚。
当时日本刚刚经历过大化改新,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封建时代。
此时的日本,既是为了借战争消除内部矛盾,同时也是为了向外扩张,所以当时的日本天皇,举倾国之力,派兵入朝参战,与死灰复燃的百济,联手进攻唐军。
结果,双方在白江口一战当中,大战了一场。
最终,唐军大将刘仁轨,率领唐军大获全胜。
重创日本主力,此后更是彻底灭了百济的复国余部。
经此一战后,日本被彻底打怕。
此后上千年里,都没敢再对中原生出任何觊觎之心。
日本下一次敢和中国交手,已经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事情了。
经过近十年的战斗后,唐军不但彻底解决了西域问题,同时也彻底打残了高句丽。
虽然还没灭掉高句丽,但灭亡高句丽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东北方向的祸患,也已经彻底解除了。
到了这个时候,放眼唐朝周围,所有的敌人都已经被打服了。
北方的东突厥被灭了,西北的吐谷浑和西突厥也被打服了,西域也都在安西都护府的控制之下。
高原上的吐蕃,虽然开始崛起,但对唐朝仍是极为恭敬的。
东边的高句丽被打残了(三年之后被彻底灭掉)。
大海对岸的日本,也被打怕了。
就连南方的南诏之类的小国,也都开始纷纷依附于大唐,不敢有任何不敬。
到了这个时候,唐朝在周围其实已经找不出敌人了。
如果非想找强敌的话,恐怕得跨越整个西域,到阿拉伯半岛乃至更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敌人了。
至此,唐朝已是无敌于天下,版图达到了顶点。
甚至放眼当时整个世界范围,李治此时所治理的唐朝,都是当之无愧的绝对霸主,没有之一。
除了军事领域外,在文治方面,李治亦是取得了空前的成绩。
此时的李治,不但摆脱了关陇集团的束缚,达成了之前隋唐四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成绩。
而且,李治还延续了科举制,大范围提拔寒门子弟。
在李治的强化下,科举制开始彻底站住了脚,成了此后中国上千年考核人才的标准。
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唐朝的诗歌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
因为之前数十年的稳定,唐朝本土内部少有战事,国家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彻底摆脱了隋末战乱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向巅峰。
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李治此时的成就,都已是堪称前无古人。
就算当年的秦始皇和汉武帝,若论国土面积、国防安全以及国家经济情况,其实也都比不上此时的李治。
虽然李治的成就,是建立在之前李家两代人的努力之上。
但这个成绩,仍是空前的。
公元665年,十月,李治正式封禅泰山。
随同李治一起参加封禅大典的,还有唐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唐朝周围所有国家的使臣或者酋长。
这次封禅,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那一日,李治带着文武百官,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
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就在他身旁,见证了这一切。
这一天是李治的骄傲,更是整个大唐的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骄傲。
以上就是作为第四个封禅泰山的皇帝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1489.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