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杨沛在曹操和曹丕两代的不同际遇,很说明这种变化。
关于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的这些相关资料:
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精神,到曹丕在位时就有了变化。
杨沛在曹操和曹丕两代的不同际遇,很说明这种变化。
杨沛,冯翊万年人。
初平年间,作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他历任曹操时期长社令,九江、东平、乐安太守,邺令,护羌都尉,京兆尹等职,一再为曹操所称赞。
他任长社长时,曹洪的宾客征调不肯如法,杨沛先打断他的脚,然后杀掉。
曹操以为能。
在九江、东平、乐安任内,也并有政绩。
沛因坐与督军争斗而髠刑五岁。
输作未竟,曹操听到邺下颇不奉科禁,想起杨沛的严能,遂从徒中起沛为邺令。
曹洪、刘勋等听得消息,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收敛。
这样一位严能之吏,到曹丕时却是冗散里巷,家无余资,妻子冻馁。
杨沛前后不同的际遇,说明曹氏父子用人标准的不同。
像杨沛这样以严能起家的人,就不免走到末路了。
作为这一变化的标志的,是九品官人法的制定。
制定的时间是曹丕已即王位还未受禅称帝的延康元年,制定的人是陈群。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载:文帝(曹丕)在东宫,深敬器焉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关于九品官人法出现的背景和具体办法,《通典•选举典》有如下的论述: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
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
由此可以看出,九品官人法的出现,就是为衣冠士族服务的。
州郡县的中正,都是在朝廷任职的本地人来承担,而这些任职的人自然是以本地的士族名士为主。
担任中正职务的另一条件是德充才盛。
德的问题一提出,无德无行,不仁不孝,受金盗嫂的人就很难品评出来了。
所以九品官人法一出,就等于是对曹操唯才是举的三令的精神的否定。
事实上也是如此。
九品官人法出来后,中正一职就为各地在京作官的世家名士所把持,而九品所品评的人物,其高品都为世家高门所独占。
当然,这里也有个演变过程,如西晋的卫瓘所说: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遗风。
(《晋书•卫瓘传》)
但不久,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夏侯玄和司马懿论中正制之失时,已经指出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后来,到了西晋时代,在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品评人物制度下,如刘毅所说,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了(《晋书•刘毅传》)。
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制,实质上是汉末月旦评的延续,只是月旦评是社会舆论,九品官人法是官家评定。
主持月旦评的人和中正官大多是世家大族的名士人物,两者是一样的。
陈群在曹操时代,只作到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椽。
他的态度是:在朝无适无莫(凡事无可无不可),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但曹丕一上台,他就活跃起来了。
另外,司马懿,在曹操时也无地位,曹丕时也重要起来。
陈群、司马懿和魏宗室曹真的地位一样高,成为在曹丕死时受遗诏辅政的人物。
世家高门在当时是不可抗拒的社会势力,陈群、司马懿是世家高门的代表人物。
曹丕借助他们以巩固曹家政权,他们借政治地位和九品中正制度以发展世家大族的势力。
曹魏也有封国制,但名号是虚封,皆不食租。
自曹丕称帝以后,朝廷对宗室颇多猜忌,同姓王公甚难自处。
他们名义上是王公,实际上毫无权力,甚至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形同囚犯。
法令规定:诸侯王皆须就国,不得停留京师;诸侯王不得辅政;诸侯王不得互相交往,也不得与别人交往。
陈寿在《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中这样评述魏之王公: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
另一位史家也评论: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
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
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
虽有王侯之号,而乃济为匹夫。
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
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以察之。
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
(同上传,注引《袁子》曰)袁子,指袁涣子袁准,著有《袁子正论》。
魏王公的具体情况,可以陈思王曹植为例。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所谓前过,就是曹操爱植才,欲立为王太子。
曹丕即位后,怀恨在心,故对植特为苛薄严峻。
曹丕有一次发世家子弟为兵,诸侯国世家子弟也在发中。
曹植上疏恳求停发他的世家子弟。
他所陈述的情况,反映了曹魏诸侯王封国的可怜相。
他说:臣初受封,策书曰:植受兹青社,封于东土,以屏翰皇家,为魏藩辅。
而所得兵百五十人,皆年在耳顺,或不逾矩。
虎贲官骑及亲士凡二百人而名为魏东藩,使屏藩王室,臣窃自羞矣臣士息前后三送,兼人已竭。
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十六七已还,三十余人。
令部曲皆年耆,卧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瞆者,二十三人。
就曹植的情况说,里面有曹丕对曹植怨恨的因素在内。
但曹魏封国的整个情况和曹植的情况是不会有什么质的区别。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和王公封国的实际待遇,反映了曹丕统治下的政局之狭隘、猜忌的情调,已失去了曹操时期的相当开朗的色彩。
以上就是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931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