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贞观十六年原文及翻译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3-01-10 15:00 阅读

  贞观十六年,由于各种原因,李世民在登基之后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并以亲王礼安葬。

  关于贞观十六年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贞观十六年的这些相关资料:

贞观十六年

贞观十六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恢复大哥李建成的太子身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之后才登基称帝,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唐太宗。

  由于各种原因,李世民在登基之后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并以亲王礼安葬。

  李世民追认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隐王,一方面是承认了李建成与自己的兄弟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否认了李建成曾经的太子身份。

  毕竟如果承认李建成的太子身份,那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有很大的问题,李世民的皇位合法性也会受到极大损害。

  但奇怪的是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李世民突然下诏恢复了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因此后世便称李建成为隐太子。

  而李世民这样做无异于变相承认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不合法,自己是个叛逆,这又是为什么呢?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几个月后便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

  李承乾从小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当上太子后无论是辅政还是监国都表现的非常优秀,广受好评,唐太宗对李承乾也是恩宠有加。

  但是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开始动摇,连一只脚也奇怪地残疾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子李承乾越来越沉迷武事、耽于享乐,行事也越来越出格,甚至闹出了被称为称心事件的同性恋丑闻。

  随着李承乾太子地位的动摇,唐太宗的嫡次子魏王李泰的势力开始崛起。

  李泰文采横溢,主持编撰了包括《括地志》在内的诸部大书。

  唐太宗也非常喜爱李泰,大加恩宠,因此魏王李泰的影响与待遇逐渐与太子李承乾并驾齐驱。

  于是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朝廷上也形成了东宫党与魏王党两大集团,对贞观后期的朝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出于父子之情等等原因,唐太宗也无法真正解决着两个儿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综合来讲,唐太宗并不想废除太子李承乾,但也不想严厉打击魏王李泰。

  对于这个时候的唐太宗来说,能使用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宣称自己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稳定天下人心,从而让魏王李泰一党知难而退。

  因此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正式恢复大哥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就是想借此表明自己依然会尊重立嫡以长的礼法,不会废除太子李承乾。

  但可惜的是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还是难逃被废除的悲剧命运。

  以上就是贞观十六年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91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