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懋谦:清朝时期官员处世持重,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编修、赞善、洗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
关于单懋谦:清朝时期官员处世持重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单懋谦:清朝时期官员处世持重的这些相关资料:
单懋谦:清朝时期官员处世持重
单懋谦(1802——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清朝时期官员。
达达搜探秘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单懋谦襄阳东津镇东津村人,后住襄阳北街。
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编修、赞善、洗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
单懋谦曾因请筹军饷、会剿奉天盗患、创办团练有功等,深得朝廷赏识。
他为官清廉,常常微服私访,正本清源。
单懋谦为人温和,处世持重。
他从道光十二年(l832年)中进士,授编修开始入仕,至同治十三年(l874年)四月,因病久未痊愈,被批准回襄阳调理,共计有40余年的官宦生涯。
历经礼、工、户、吏、刑五部,终至相位。
人称三代帝王师。
清朝用人很讲资历,特别是汉人当宰相的,更重勋望。
单懋谦先后经历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而最终主掌朝政,实为少见。
其著作辑为《岘云山房遗稿》。
单氏家族
单懋谦曾祖,名廷玉。
因单懋谦效忠朝廷、功勋卓著,被赠光禄大夫。
单懋谦祖父、父亲乃至其兄均被赠光禄大夫。
单懋谦能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与他祖父的教诲分不开。
其祖父,名秉鉴,字右三,因行孝,有美名;学问深,未当官,亲自教育子孙。
他常常教导后辈说,要读圣贤书,还应身体力行,关心时务。
拘泥于文艺章句,不是读书的目的。
他居家端重,宽以待人。
他的侄孙幼孤,他将其接到家同住,饮食教诲与自己孙子一样。
穷人向他借钱,他不要借条,还不起就免了。
声望很高。
单懋谦之父,名立基,以单秉鉴之德行为表率,亦未仕。
生子懋德、懋谦。
单懋谦之兄,名懋德,字馨山,聪明颖悟,与之谈经论文和古今得失,犹如悬河泻水。
中进士后,在四川当知县。
到任后,清理积案,多所平反。
可惜才华未能充分展示,而英年早逝。
单懋谦有四个儿子。
单大经,任刑部郎中,后任知府;单大年,拔贡生(国子监生员),柳州通判;单大纶,禀贡生(岁科两试在一等前列者),大冶训导;单大绂,荫生(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候选同知直隶。
单大经之子,单启藩,举人。
单大纶之子,单启治,诸生(考取府、州学的秀才)。
今东津镇东津村和简坡村、襄阳城北街和民主街、樊城官码头和丹江路、襄州区伙牌镇等地,居住有单氏的后代。
从事学政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单懋谦被授予国子监司业,正六品。
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即学政工作。
他从事学政工作始至咸丰十一年(l861年)止,长达22年。
他在学政任上,革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主考三次,提拔了不少人才。
如:尚书郑敦谨、湖广总督张之洞、翰林院编修王万芳等。
单懋谦曾先后担任直省乡试覆试阅卷大臣、武殿试读卷官、殿试读卷官、直省乡试磨勘试卷大臣、朝考阅卷大臣、考试汉萌生阅卷大臣、考试试卷阅卷大臣、会试覆试阅卷大臣等。
襄阳办团练
咸丰三年(l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检点黄玉昆等人攻占武昌。
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学政冯培元等大批清廷文武官员战败而亡。
同年十月二十日,太平军又攻占汉口、汉阳;随后又攻占湖北武穴镇(今广济)、黄州(今黄冈)。
清朝廷为防御太平军的继续进攻,令单懋谦在家乡襄阳督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
太平军连下德安(今安陆)、随州,逼近枣阳。
襄阳因为有单懋谦所办团练阻扰,未能攻下。
后来胡林翼治鄂,对单懋谦尤为器重,襄郧一带军饷,都由单懋谦筹办。
流芳家乡事
单懋谦在任期间,因事、因病请假回襄阳多次。
回家乡期间,做了很多善事。
在家乡期间,曾主持鹿门书院数年,并亲自讲课,将其收入资助贫苦好学高才学子。
【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位于襄阳城内大北门、今襄阳市政府家属院第五生活区院内。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旧试院改建,初名荆南书院。
乾隆四年(1739)改名鹿门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襄阳府境内共开办书院21所,至二十八年,襄阳府只剩1所鹿门书院,辖县尚有书院10所。
同年,鹿门书院也改为襄阳府中学堂。
三十一年又改为襄阳府简易师范学堂。
鹿门书院从乾隆四年修建,到光绪二十八年结束,共历163年,为安(陆)、襄(阳)、郧(阳)3州的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有一年汉水暴涨,不少人房屋冲毁,流离失所,他倡导有钱人,捐款捐粮赈济灾民。
他工诗文,善书法。
同治十三年,《襄阳县志》编纂完稿,他为之作序。
光绪元年(l875年)十二月,他为樊城汉江边米芾祠堂,题写祠堂门额字米公祠,三字浑厚庄重,丰润有力,一百多年过去了,米公祠三字仍刻嵌在米公祠大门上方。
他曾把部分官邸用作慈养院,专供回不了家的农民、过不了冬的乞丐、落魄的商人过夜御寒。
书写书法摹本
咸丰三年至咸丰六年(1853-1856年)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单懋谦因父丧归故里守制(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
在守制期内谢绝应酬,不得应考,婚嫁,现任官则须离职),主持鹿门书院。
单懋谦为鹿门书院的学子们,书写书法摹本,以便学习之用。
他集王羲之《兰亭序》为十联,书写行草。
十联为:得山水清气,极宇宙大观;林茂修竹大,人生知己乐;感悟兰亭得天趣,静观宇宙览古今;修己可知有乐地,作文自娱舍陈言;万感人生斯是静,群形无系故为灵;得山水乐寄怀抱,观古今文悟类同;与世不言人所短,临问当集古之长;得趣在形体之外,放怀于大地之初;言有短长取足于气,文无古今在畅其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为与同怀视之。
其书行笔流畅,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此作品后来有清末襄阳名士、翰林院编修王万芳所题的跋,更为之增色。
书写十联之时,正值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单懋谦受命在襄阳治办团练抗拒太平军。
单懋谦面对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形势,选用王羲之的《兰亭序》文章,以此集成十联来做为模本,用独特的书法形式,抒发当时的心情。
单氏故居、祠堂
单家原在襄阳东津镇居住,发迹后在今襄阳城北街建有单府、单家祠堂。
抗日战时期,襄阳城曾经历过三次密集轰炸,很多房子被炸毁,而单府与单家祠堂却奇迹般地得以幸免。
单府。
位于襄阳城北街北段,靠近临汉门,是单懋谦的故宅,人称单府。
单懋谦几个儿子的房产也在此处。
单府临街是三开间,两边青砖墙,中间是大门,门前两边竖有石条,石门槛半尺多高,青石台阶,门檐伸出两尺多,里面是三进(层),每层间有天井院,院内植树,后边是花园。
每层楼房的山墙与邻居有风火墙相隔,整个建筑体现清末风格。
单家祠堂。
在北街中段西侧。
通常人们称其为单府,其实是单家祠堂。
单家祠堂早期曾是襄阳地区共党聚集的地方,属于红色遗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襄阳北街房屋大多为仿古建筑,但单家祠堂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屋。
单氏家族墓、碑
单氏家族墓地位于襄阳古城南约23公里处,东距杨家岗约0.5公里,北至曹家湾沟约0.5公里,西北到庞岗村约0.5公里,因墓葬而得名的单家老坟自然村位于墓区西部,属襄城区欧庙镇庞岗村所辖。
墓群座落在一平缓的岗地上,其地势略高出邻近村庄。
墓群分布范围约300平方米,原有封土堆均被平。
地下保存情况不详。
1982年,该村在此平整土地时,曾挖开一墓,有不少随葬瓷器、装饰品等。
县文物处闻讯后,当即赶到现场制止了挖掘活动。
但出土文物已毁弃不存。
【一品诰命夫人碑】
东津老街南,现有单氏家族皇封的一块一品诰命夫人碑。
光绪帝曾加封单懋谦的奶奶为一品诰命夫人,这块一品诰命夫人碑是单懋谦为自己奶奶立的碑。
碑高1.45米,宽0.65米,碑中榜为:诰赠一品夫人祖妣单母兰陈(兰陈二字并列,左兰右陈)太夫人之墓,右款为:大清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谷旦,左款为:孙懋谦,曾孙大经、大绂,元孙启治、启藩、启溥,来孙家相、家楷、家栻,敬立。
碑体文字遒劲有力,与单懋谦米公祠所题匾额米公祠三个大字如出一辙。
【单公懋德碑】
单懋德,单懋谦之兄。
此碑碑体硕大,2014年东津新区开挖浩然河时发现。
碑中榜为:貤(yì)赠光禄大夫显祖考单公懋德府君之墓,右款为:大清光绪六年(1880年)十一月谷旦,左款为:孙启□敬立。
(貤赠:谓将本身和妻室封诰,呈请朝廷移赠给先人。
)
清光绪年间恩联、王万芳纂修的《襄阳府志》第二十二卷选举志荐辟进士举人贡生武进士录有其事:单懋德,字馨山,性颖悟,不妄言,与之谈义及古今得失,则泻水悬河。
道光辛丑进士,以知县分发四川,委审积案,多所平反,惜未竟所施而卒。
子大源,监生。
以上就是单懋谦:清朝时期官员处世持重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8369.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