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中,这场变法,不但帮秦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渐转型为封建制社会,而且也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耕战体系。
关于商鞅变法中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商鞅变法中的这些相关资料:
商鞅变法中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变法,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这场变法,不但帮秦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渐转型为封建制社会,而且也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耕战体系。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商鞅成功进行变法,后来秦国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秦国想要最终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更是完全不可能。
不过,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改革措施当中,有一条‘异子之科’内容,却往往被后世的大多数人所不理解。
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秦国各级政府,必须在民间强行推行小家庭制度,所有家庭,不许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成年男性同时存在。
哪怕这两个男人,是亲兄弟乃至是父子,也不行!
所有的男人,长大到十七岁之后,必须分家单过。
如果不分家,国家会对这个家庭加倍征税。
在不包括未成年儿童的情况下,一个家庭的人口数量,不许超过五口人!
对于商鞅的这项改革,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其实都不太理解。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看来,商鞅的这项改革,明显是和中国古代传统的孝敬思想,完全相悖的。
中国古代往往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恨不得让儿子拼了命的对他爹孝顺,拼了命的对国家忠诚才好。
可是为什么到了商鞅这里,反倒禁止儿子和父亲一起居住呢?我们家父子兄弟之间,关系就是好,我们就是喜欢热闹,我们就是喜欢一起住,这应该是我们的自由啊?和你商鞅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这项看似很‘无厘头’的改革,其实恰恰体现了商鞅的治国智慧。
商鞅之所以要提出这项改革,当然不是看上了大家分家单过之后,家庭多了,能多征收的那些户税。
商鞅真正想要解决的,是秦国内部的世家之风!
简单来说,商鞅想要通过这种手段,遏制秦国内部的家族抱团,继而让秦国内部无法形成强大的世家。
这样一来,秦国内部的内耗就会变小,统治成本也会变低,国力就会变相提高。
而且,这项改革,可以直接解决私斗问题。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时商鞅进行这项改革的深意,我们还得从秦国内部的家族固化历史开始说起。
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据说在西周中期的时候,秦国王室的祖先嬴非子,因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再加上当时周王室想要扩大养殖规模,所以就把今天甘肃天水地区的一块地方,封给了老嬴家,让他们家在那边养马。
这就是秦国最初的一块领土。
从嬴非子开始,接下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赢家开始繁衍生息,逐渐强大了起来。
到了西周末期的时候,因为周幽王把国家玩坏了,然后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首都镐京。
镐京被破之后,赢家带着自己全部的兵马,前去营救周王室,最后和其他诸侯一起,赶走了犬戎,然后又拥立了周幽王的儿子登基,这就是周平王。
因为有这个功劳,周平王即位之后,就以周天子的名义,允许赢家建立一个国家了,这就是秦国最初的来历。
而秦国建立之后,又过了上百年的世界,在这上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的祖先开始抛头颅洒热血,不断攻占地盘,扩大秦国的疆域。
就这样,百年之后,到了春秋中期的时候,秦国已经从甘肃天水地区,扩张到了关中地区,并且在秦穆公在位时期,逐渐占领了整个关中,成了中原地区西方的第一大国。
但是再之后,因为当时中原地区还有一个晋国,挡住了秦国继续东扩。
所以在秦穆公之后,一直到战国时代,秦国都只能被堵在函谷关以西,根本就无法东出。
与此同时,在秦穆公晚年的时候,秦穆公留下了一个很特殊的政策,那就是殉葬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殉葬倒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
但是秦国不一样,其他国家是用奴隶去殉葬,而秦国却是用朝堂上的大臣殉葬。
而且,还得是那种最出色的大臣,才有资格给国君殉葬。
这种特殊的制度,导致秦穆公去世之后,秦穆公时期的几个优秀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拉去陪葬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殉葬制度,导致秦国内部的高层大臣,无法建立自己的大家族。
所以后来,秦国才避免走上晋国那种被瓜分的道路。
但同时,高层大臣无法建立士大夫家族,不意味着下面的人无法建立家族。
秦国本就是以养马起家,最开始的时候,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倒不如说是一个游牧部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甚至连首都都没有,大部分家当都随身带着。
这就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其实很像是一些部落的联合体。
因为秦国的那些历史,导致秦国国内的那些部族,一个个无比彪悍。
他们不光对外打仗的时候狠,对内打斗的时候,也特别狠!所以,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内部两个家族或者两个村子打斗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那种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混战!
秦国内部的两个村子打架,规模几乎堪比一些小诸侯国的倾国之战了。
这种事情,听上去似乎很霸气。
但从秦国高层的角度来说,这种内耗可就太可怕了。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内的内耗,自然是越少越好。
最好这帮人把村子之间打仗的精力,拿到秦国对外扩张的战场上。
要是那样的话,秦国就可以更轻松的战胜其他国家,继续开疆拓土了。
但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些部族抱团,为了各自部族利益打仗的问题呢?
如果这些部族,危害到了国家的统治,比如像当年晋国内部的士大夫家族那样,位高权重。
那么商鞅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将他们的高层消灭掉,然后再将底层打散。
但是,秦国的这些部族,和当年晋国的那些士大夫家族,又不太一样,人家根本没影响到国家安全。
所以,对于这些的抱团部族,最好的选择,就是把他们彻底拆分开,尽量让他们无法再抱团。
如此一来,这些大家族被拆分之后,再让他们彼此之间混居,或者从原址搬迁到其他地方,这就可以保证这类大规模的部族械斗事件,不会在发生了。
当然,商鞅的这个想法挺好,可是想要执行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尽管当时秦国在位的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进行改革,但还是有很多人反对。
比如那些大家族的族长,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家族抱团,他们才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所以他们自然会反对商鞅的这种改革。
但就算再难,商鞅为了秦国能够强大起来,也必须得迎难而上。
所以后来,商鞅又专门制定法律,明确规定,秦国家族之间,不允许私自进行械斗。
同时,秦国内部必须坚决执行小家庭政策,每个家庭不允许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性同时存在,就算是父子和兄弟也不行!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大家族,对商鞅的法令不屑一顾,私斗之风更是屡禁不止。
但是后来,秦孝公直接下令严办,所有私斗的大家族,最高可以直接祸及全族。
正是靠着这样残酷的压制,商鞅的这条改革,才能最终推行下去。
不过显然,改革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自此之后,秦国内部再也没有什么大家族存在,家族私斗的风气,也被瞬间止住了。
因为私斗的风气止住了,大家做事就可以更严格的遵守秦法,秦国也可以做到更好的‘依法治国’,国内的内耗也就够更小了。
因为内耗减小,大家都忙着去生产和替国家征战,所以再之后,秦国强大的耕战体系,才会被逐渐塑造成型。
这就是商鞅推行‘小家庭制度’的真实原因。
至于说所谓的‘以孝治天下’,不好意思,那其实是汉朝之后的事情了。
而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国力的增强,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孝顺,对当时的秦国而言,意义反倒没那么大。
以上就是商鞅变法中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759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