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2-07 17:30 阅读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刘邦的非典型性“大一统”,这导致大汉帝国从建立之初就风雨飘零,处在极端的危险中,一旦哪个诸侯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帝国随时就会崩溃。

  关于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的这些相关资料: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秦始皇是第一个开创大一统格局的帝王,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大一统的拨乱反正者,因为他击败了诸侯制的簇拥者项羽,让华夏再次一统。

  刘邦的非典型性大一统,这导致大汉帝国从建立之初就风雨飘零,处在极端的危险中,一旦哪个诸侯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帝国随时就会崩溃。

  文景之治,在史书上常常只有寥寥数语,史官们更愿意对文、景继任者武帝传奇的一生去浓墨重彩,而恰恰是这两个低调的帝王,堪称那个时代的时代之子,他们做了一些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在当时确是前无来者的事情,彻底巩固了大一统的天下格局,为千秋万代的华夏帝王提供了一套关于统一的执政纲领,他们才是真正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汉初的风雨飘零

  刘邦建立的汉帝国,是由郡县、封国共存的制度,类似于周朝。

  唯一的区别只有两点:

  一、中央实力和地盘比周朝大得多,足够威慑诸侯。

  二、诸侯绝大部分是刘氏宗族,相当于家天下版的诸侯制。

  而此时的刘邦面临一个选择,任何一个王朝统一之初,帝王擦干剑上的血迹后都将面临的选择,那就是:先发展经济还是先控制社会?

  秦始皇选择了后者,过度的社会控制,让经济出现崩盘,覆灭了这个崭新的王朝,而刘邦多疑而又控制欲强,本质上他是和秦始皇一样的人物。

  而他在位的七年间帝国并不安稳,外有胡虏入侵,内有异姓诸侯林立。

  他用七年时间将大部分的异姓诸侯换成了刘氏宗族,然后便溘然长逝。

  在这短暂的七年里他还来不及控制整个社会,这也给后来人的变革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刘邦去世后,中间经历了数年吕氏专权,终于皇位还是回到了刘邦的嫡系手中,汉文帝继位了。

  此时的汉朝已经越发不稳定了,因为中央虽然掌控了国家所有形胜之地,但是并不富庶,而从不向中央缴税的诸侯们借用山海之利(主要是矿藏)逐渐富裕起来,中央和诸侯实力的天平从中央独大到逐渐趋平,政局也开始逐渐有不稳的迹象。

  而当时天下百姓对此却持观望态度,大家还是没有彻底习惯和依赖大一统模式,汉人的概念依旧模糊。

  回到前文那个选择题,面对经济和政局的不稳,帝国的继任者文帝坚定的选择了经济。

  第一次免除农业税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免除了农业税,普遍认为这是华夏第一次免除农业税,其实不然,汉文帝主导的税赋改革中就免掉了农业税,而且一免就是整整十三年。

  大家一定惊讶:不是说要振兴经济吗?免税只是富民,那国家收入怎么办?

  文帝给出了两个答案——黄老之术和卖爵,首先通过黄老之术治国,强调无为而治,将中央行政班子压缩到极致从而达到省钱目的,通过售卖爵位,为中央获取财源。

  只能说汉初的帝国所谓大一统真的太简陋了,简陋到一个国家机器的运转靠简单的卖爵就能实现,当然这里也应该庆幸文帝一朝无战事,否则中央脆弱的财政就要崩溃了。

  文帝通过极度压缩政府财政,进一步富民的同时,又放开了对民间的管理,而免征农业税不仅没让社会因开放的管理而进一步失控,反而让天下民心心向汉朝,因为诸侯领地下的人民税收由诸侯负责,不在中央财政管辖之下。

  文帝统治下的帝国,是润物无声的年代,中央无为而治,却展现出比秦朝的严苛管制更强的控制力,因为人民开始信任汉帝国了,文帝在最恰当的时候采用了最恰当的手段,此时的汉帝国不需要秦皇汉武那样杀伐果断的君主,恰恰最需要的就是文帝这样温和、开放的君主。

  文帝的统治堪称中央集权时代的神话时代,在文帝之前的汉朝从未安定国,百姓和大臣对这个新兴的王朝都报以冷眼旁观,大家在观察这个国家是不是会和秦一样,在短暂的统一后重新分崩离析。

  而文帝之后已经没有人怀疑大一统能否长久实现了,因为汉朝已经存在几十年了,虽有种种问题,但是大部分人都在统一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一统的种子正在天下人心中成长。

  景帝的削藩

  文帝一朝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成为一个温和的过渡。

  中央政府不可能永远无为而治,景帝继位后,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中央开始真正的管理地方。

  第一个举措就是恢复了农业税,第二个举措就是削藩。

  为什么此时要削藩,文帝在位时,大部分藩王都是文帝血缘较近的亲戚,因此整体社会稳定尚可保障,而刘邦孙辈的景帝继位后,各诸侯对待他远不及对待文帝时的恭敬。

  而诸侯对皇帝的轻视,往往就是朝局失控的前兆。

  此时的诸侯国内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王国,他们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大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千年女尸就是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妻子)和自己的子民,甚至掌有铸币权。

  面对皇帝的削藩,以吴王为首的诸侯国们展开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但是中央政府控制的中西部地区是中国地理上的形胜之地,叛乱被中央军凭借地利牢牢的阻挡在外,而时间一长,已经习惯和接受统一的民心开始影响这场战争,七国之乱终究被平定,而这场诸侯反叛给了景帝一个绝佳的解决诸侯问题的机会。

  七国之乱九年后,汉景帝实施了针对诸侯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核心的就是剥夺了诸侯国的官员任命权、财权和司法权。

  后世沿用千年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终于形成。

  皇帝终于可以依靠官员管理他庞大的帝国。

  而失去财权和人事权的诸侯们,已经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军队,诸侯对封国的统治体系正在走向崩溃,此时诸侯已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藩王,只享受名利而不享受封国管理的实际。

  而剿灭七国,取七国财货的中央,在诸侯面前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庞然大物了。

  与汉文帝的极简的管理制度不同,汉景帝开始了中央对帝国财政的初步干涉,但是又并不伤及民间,因为景帝一朝的财政以极低的农业税和来自原来各诸侯国的山河之利为主,本质上没有伤害平民的利益,而又充盈了国库。

  汉帝国开始蒸蒸日上,此时距离刘邦故去已经数十年了,已经没有人对统一的帝国抱有怀疑态度,大家都认可了统一,而这种认可在华夏从此延续了下去,此后华夏不管王朝更迭,但统一已经成为唯一的追求,没有人再试图去尝试分裂的诸侯制了。

  直到汉景帝的中央政权开始对天下指派官员和收取赋税,华夏才能说真正的大一统了,这种大一统不同于秦帝国的缺陷明显,也不同于刘邦时代充满者妥协,这是一场真正的大一统,中央高度集权,意味着帝国前行的方向真正开始取决于一小部分时代的顶级精英,而帝国的力量可以在集权之下近乎无限放大,这才真正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引领万世千秋的统一

  汉代之所有能有如此成就,我认为在于从高祖刘邦到景帝,汉代的君王们把秦始皇希望一代解决的问题用了数代去解决。

  他们一代代的,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将统一的观念灌输给世人,等那些强大的分裂诸侯派的坚决拥护者老去、死去,而新生的一代本质上已经将统一视为理所应当。

  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的崩溃何尝没有这个原因,七国在吴王的串联下怒而兴师,在反叛的过程中吴王以外的六王他们却慢慢发现,他们找不到反叛的理由。

  因为统一成为大势,如果吴王反叛成功,难道他真的会继续沿用诸侯制,而不是登基为帝吗?带着这种疑问,七国开始离心,当旧制度最坚定的坚持者都开始怀疑时,就意味着新制度已经势不可挡了。

  文、景两代帝王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是幸运的是,他们统治的时代就需要他们这样的人呢,他们就像天选之子,在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优点被时代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被时代隐藏。

  通过两代君王的努力,此时的帝国经济达到了巅峰。

  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中央帝国一旦形成,他的走向就再难以控制,而集权制的死穴也开始出现并不断膨胀放大。

  文、景在任时这个死穴还很小,随着两代君王的逝去,慢慢的这个死穴开始放大,直到毁灭帝国。

  这个集权制的死穴就是欲望,帝王和官僚的欲望,在集权下不断扩大,而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跟不上他们欲望扩大的速度,有限的社会资源会逐步在他们欲望的侵蚀下朝他们倾斜,指导拖垮整个社会。

  汉武帝六年,帝国最后一位支持黄老之术治国的人——窦太后驾崩,中央帝国骤然转向。

  以上就是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69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