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2-02 19:35 阅读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

  关于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这些相关资料: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捷智部·张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

  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

  以问留侯,对曰:陛下起布衣。

  以此属取天下,今为天子。

  而所封皆故人,所诛皆仇怨,故相聚谋反耳。

  上忧之。

  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窘我。

  留侯曰:今急。

  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乃封齿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齿且侯。

  吾属无患矣。

  

  〔评〕温公曰:诸将所言,未必反也。

  果谋反,良亦何待问而后言邪?徒以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

  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

  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耳!袁了凡曰:子房为雍齿游说,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继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由前言,良为忠谋;由后言,良为罪案。

  要之布衣称帝,自汉创局,群臣皆比肩共事之人,若觖望自危,其势必反。

  帝所虑亦止此一著,良乘机道破,所以其言易入,而诸将之浮议顿息,不可谓非奇谋也!若韩、彭俎醢,良亦何能逆料之哉!

  捷智部·张良 翻译

  译文

  汉高祖刘邦即帝位之后,封赏了建立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还没有封赏的将领,为了争夺奖赏而争相表功,没完没了。

  汉高祖住在洛阳南宫的时候,看到将军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召见张良询问,张良说:陛下由平民的身份而取得天下,今天已贵为天子。

  但是所分封的对象都是自己的旧友,而往日和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了诛杀,将军们担心自身的安危,因此聚在一起密谋造反。

  汉高祖感到十分不安,问张良:该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生平最讨厌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谁?汉高祖说:雍齿曾经多次让我难堪,我一直想要杀他,但是他功劳颇多,因此不忍心。

  张良说:现在情况紧急,臣认为陛下首先要封为侯的就是雍齿,那么其他大臣就不会再心存疑虑了。

  于是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群臣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评译

  司马温公说:将军们所谈论的未必一定是有关谋反的事;他们如果真的有造反的意图,张良也不会等到高祖询问的时候才说。

  张良只是因为高祖在即帝位的初期,便以个人的爱憎行赏论罪,造成诸臣的不安,因此才忠言劝谏,改变了高祖的作风。

  袁了凡说:张良替雍齿游说,导致高祖对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都遭到诛杀,未尝不是张良的一句话所种下的祸根。

  从前者来看张良是个忠臣,从后者来看张良却是个祸首。

  我认为刘邦以平民身份建立汉朝,所有的大臣都是当年并肩征战的伙伴,如果人心不安必定会产生谋反,高祖所忧虑的也是这些。

  张良借高祖问话道破了高祖的心意,因此高祖能轻易接受张良的建议,平息群臣的疑虑,不能不说张良的计谋是非常高明的。

  至于说日后韩信、彭越等功臣的被诛杀,又岂是张良所能预料到的呢?

  注释

  ①急:情况紧急。

  ②温公:司马光,封温国公。

  ③韩、彭俎醢:汉诛杀韩信三族,又诛彭越,醢其肉赐诸侯。

  俎醢:剁为肉酱。

  以上就是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65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