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1-22 17:30 阅读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李文靖曰:“沆居相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补国尔。

  关于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这些相关资料: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上智部·赵普李沆陆九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赵韩王[普]为相,置二大瓮于坐屏后,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曰:沆居相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补国尔。

  今国家防制,纤悉具备,苟轻徇所陈,一一行之,所伤实多。

  佥人苟一时之进,岂念民耶?

  陆象山云:往时充员敕局,浮食是惭。

  惟是四方奏请,廷臣面对,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详。

  其贰书生贵游,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一旦施行,片纸之出,兆姓蒙害。

  每与同官悉意论驳,朝廷清明,尝得寝罢;编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当大官之膳?庶几仅此可以偿万一耳!

  [冯述评]

  罗景纶曰:古云:‘利不什,不变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轻也。

  或疑若是则将坐视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欤?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变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岂法之生弊哉!韩、范之建明于庆历者,革弊以存法也。

  荆公之施行于熙宁者,因弊而变法也,一得一失。

  概可观矣。

  

  上智部·赵普李沆陆九渊 翻译

  译文

  宋朝赵普任宰相时,在座位后面放置了两个大缸,凡是有人送上建议国家利害的疏奏,大都被扔入缸中,等装满缸后就在通道上把文书烧掉。

  李文靖说:我任相国时,对国事实在没有大的补益,只在众人所陈述的利害建议方面,一切都不予采取,这也算是对国家的一点贡献吧。

  当今国家的各种制度,已经非常详尽完备,如果轻率地采纳各方的建议,一一推行改革,必定会产生很多伤害。

  小人一念之间的进言,怎么会真正关心到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呢?

  陆象山说:以往朝廷冗员充斥,我也是白支俸禄的官员之一,心中实在是很惭愧。

  但是遇到有人建议各种改革事项,便都在朝廷上讨论,看看有什么不良影响。

  书生和贵族这一类人,不熟悉民情,随便献策;一旦遵照施行,一纸命令容易,但却使万民受害。

  我每每和同僚尽力议论驳回,好在圣上清明,常常采纳我们的意见而将献议作罢;我们所做的,只是编辑、考查一类的功夫,如何担当得起领取大官的俸禄呢?大约只值得万分之一罢了。

  

  评译

  罗景纶说:古人有言:‘利益不足就不要改变现行的法令。

  ’这说明:改旧革新的事十分重大,绝不可以轻易忽视。

  有人怀疑,这岂不是坐视天下的弊病而不加拯救吗?他们这些人不知道既改革弊病且同时保存旧法是可以的,只因为弊病而实施变法却不可行;因为不守法而产生的弊病,难道是法律本身的弊病吗?韩琦、范仲淹在仁宗庆历年间的革新变法,就是既革除了弊端而又保存了法律;王安石在神宗熙宁年间的变法措施,则是因为弊病而改变法律却导致民怨沸腾。

  一得一失相比较,就能看得十分清楚了。

  

  注释

  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追封为真定王,复被追封为韩王,曾三次拜相。

  ②李文靖:李沆,谥文靖。

  ③陆象山:陆九渊,字子静,世称象山先生。

  ④韩、范之建明于庆历者:范仲淹、韩琦在宋仁宗庆历三年实行的革新,史称庆历新政。

  ⑤荆公之施行于熙宁者: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开始推行新法。

  以上就是明代《智囊(选录)全文及翻译注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56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