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澶渊之盟的背景概述 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1-21 15:00 阅读

  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关于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

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背景

  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从中原王朝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

  这十六州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称为山后。

  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

  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

  所以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了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宋辽战争长达25年,其目的在于争夺燕云十六州。

  由于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

  因此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辽阳)改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

  从这时的辽朝来看,萧太后逐渐的治理内政,励精图治,国内逐渐稳定下来,奠定了发动战争的基础。

  评价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

  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以上就是澶渊之盟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54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