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关于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出自于哪里?其实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历史起源
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其意在于宣扬中庸之道。
布局结构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
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
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
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
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
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
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殿内设地屏宝座。
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
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建筑特征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
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
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
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
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
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中和殿正中设有宝座,两旁陈列着两个肩舆。
所谓的肩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中的一种,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使用。
宫殿用途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
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
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
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
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以上就是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340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