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26 17:05 阅读

  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

  关于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

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并且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那么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

  谈到纸的来源。

  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

  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

  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

  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

  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

  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

  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

  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

  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

  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

  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

  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以上就是蔡伦的造纸术是如何一次次的进行改良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31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