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北伐不成功原因 如果不北伐的话蜀国怎么样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03 16:15 阅读

  都知道北伐不可取,次年,陆逊火攻蜀军,蜀军大败,狼狈不堪,刘备逃回白帝城。

  关于都知道北伐不可取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都知道北伐不可取的这些相关资料:

都知道北伐不可取

都知道北伐不可取

  还不知道: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为何要北伐?的读者,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1年,刘备强行攻吴,在夷陵和以陆逊为首的吴军相持。

  次年,陆逊火攻蜀军,蜀军大败,狼狈不堪,刘备逃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刘备自感时日无多,于是在永安宫召见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

  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而后逝世。

  蜀汉自从失了荆州以后,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蜀中精锐尽皆丧失,国力大损。

  而蜀中大将关羽张飞等相继去世,出现人才断层。

  蜀国此时内忧外患。

  刘禅登基后,尊诸葛亮为相父,一切事物听从于诸葛亮。

  诸葛亮大权在握,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诸葛亮想到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为其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了宏伟而远大的战略蓝图。

  先取荆州,再定益州,东联孙权,北抗曹操,一旦天下有变,可荆州直取洛阳,益州直取长安,则天下可定。

  而当初的战略方针已经被关羽和刘备彻底打乱了,再也无法兴复汉室了。

  刘禅又刚刚当上皇帝,蜀汉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东吴恢复外交,缓和吴蜀关系,重新的孙权联盟。

  而后平定蜀中内乱,征讨南蛮,稳定蜀中局势。

  在没有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

  那么诸葛亮明明知道兴复汉室无望,为何还要对曹魏进行北伐?

  转移蜀中矛盾

  益州自东汉末年以来,避免了北方中原的战乱之苦。

  在刘焉父子的治理下,蜀中百姓们生活美好,家有余财,人称天府之国。

  可是刘备成为益州之主后,大规模的征兵和对百姓施以重税。

  特别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中更是元气大伤。

  蜀中的经济断崖式下跌,人民的矛盾日益激化。

  所以诸葛亮制定了苛刻的法律,并且以身作则,希望可以缓解矛盾。

  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乱世用重典的原因。

  同时在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因打了败仗使北伐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因为他不得不斩了马谡,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法律的威严。

  可是缓解矛盾还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于是诸葛亮一心北伐,希望通过北伐战争来转移蜀中的矛盾,使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北伐战争极大地减少了百姓们的怨言,为了兴复汉室,使百姓们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把国内矛盾成功转移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以进为退的战略方针

  诸葛亮的六次北伐战争中,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都失败了,但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并没有折损多少兵力,这是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并不是真的要攻打曹魏,而是要以进为退,保护弱小的蜀国不被消灭。

  在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建议自己带五千奇兵,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但是被诸葛亮否定了,为什么呢?

  因为诸葛亮只是想要达到武力震慑曹魏,从而使曹魏不敢攻打蜀汉的战略目的。

  而不是真的要夺取魏土,更何况魏延一旦失败,对弱小蜀国又是一大损失。

  乱世之中,强国与弱国之间。

  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攻你,是不可能长期保持和平的。

  所以诸葛亮采取了以进为退的战略方针,即保存了蜀国的实力,又使曹魏不敢来侵犯蜀地。

  报刘备知遇之恩

  在诸葛亮给刘禅写的《出师表》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力伐曹魏,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有匡扶汉室之志,又有经天纬地之才。

  得遇英雄刘备三顾茅庐,对其言听计从,又托孤于他。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君臣的关系,身后大事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可见对诸葛亮的信任。

  诸葛亮即使肝脑涂地,也要完成刘备之志。

  用自己的余生去兴复汉室,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蜀国,以报刘备知遇之恩。

  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积劳成疾,最终去世,终年54岁。

  在北伐战争中,诸葛亮不遗余力,为蜀国争取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使弱小的蜀国得以在三国中存活下来。

  以上就是都知道北伐不可取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04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