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明明出于劣势,这场战争,简单来说,就是项羽靠着个人勇猛,以及麾下军队的拼死一战,破釜沉舟,最终大胜秦军,打掉了秦朝的最后一点希望。
关于巨鹿之战项羽明明出于劣势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巨鹿之战项羽明明出于劣势的这些相关资料:
巨鹿之战项羽明明出于劣势
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巨鹿之战项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最终反败为胜?项羽到底怎么赢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达达搜探秘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说过。
这场战争,简单来说,就是项羽靠着个人勇猛,以及麾下军队的拼死一战,破釜沉舟,最终大胜秦军,打掉了秦朝的最后一点希望。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其实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
所谓的破釜沉舟,确实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但并不代表项羽随便把锅一砸,把船凿沉之后,楚军就能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了。
这一战真正的关键,其实并不单单是在战场之上决定的,更多的还是战场之外的事情。
想要说清楚巨鹿之战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当初陈胜吴广刚刚起义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前209年,在那一年的秋天,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六国的旧贵族纷纷开始起兵响应。
一时之间,起义军声势浩大,仿佛随时可以轻易灭掉秦朝。
随着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以陈胜为首的大泽乡农民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而其他六国的旧贵族,也纷纷恢复了往日的政权。
再之后,陈胜指挥起义大军,开始向咸阳方向进攻,准备一口气灭了秦朝。
在陈胜的指挥下,吴广率领起义军主力,向荥阳方向进攻。
打算先取荥阳,然后再攻破函谷关,最后直取咸阳。
而其他几位起义军将领,则分别率领少部分军队,分头出击,打算帮助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复国。
陈胜的这个计划,在战略上来说,确实是可行的。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当时的秦朝,还非常强大,军队的战斗力也比较顽强,根本不是这么容易就会被轻易打垮的。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当秦朝不断派军队,增援荥阳地区的时候,荥阳地区的抵抗力越来越强,直接导致吴广久攻不下。
吴广当时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经是起义军中的主力了。
随着主力被牵制在荥阳,农民军的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在这之后,陈胜不得不派大将周文,率领剩余的农民军绕过荥阳,避免和秦军主力交战,直接进攻函谷关,先趁着秦军主力被牵制住,攻下咸阳再说。
陈胜的这套操作,可以说是经典的‘围魏救赵’的打法,原本是解围的一条好计策。
但这条计策想要成功的前提,是敌人本身的全部主力,都已经被牵制住才行。
此时的秦朝,大部分可以调动的主力,确实被牵制在荥阳这边。
但陈胜却忘了,在骊山还有几十万骊山囚徒。
这些囚徒当中,很多人都是昔日被俘虏的六国士兵。
只要给他们武器,他们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
所以,就在周文即将打到咸阳城下的时候,秦二世采纳了秦朝将领章邯的建议,赦免了这几十万囚徒,迅速把他们武装了起来。
再之后,章邯带着这支囚徒军队,很快就击败了周文率领的起义军主力,咸阳之危瞬间就被解除了。
再之后,章邯便直接率领这支囚徒大军,前往荥阳地区增援。
原本正处于胶着状态的荥阳战场,瞬间出现了变化。
原本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在战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随着章邯率领这支大军加入,吴广这边瞬间就被反推了。
再加上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最终,吴广被杀,他率领的起义军主力,也基本被全部歼灭。
而随着吴广这边崩盘,整个秦末的起义军势力,都面临着彻底被扑灭的风险。
原本轰轰烈烈的秦末起义,也就此进入了一个低谷。
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因为陈胜吴广率领的主力,被近乎全部歼灭了。
所以,原本作为起义军内部分支力量的项家军,开始逐渐凸显了出来,逐渐成为了起义军的中坚力量。
所谓的项家军,就是指项羽和他叔父项梁率领的这支军队。
项家叔侄也是楚国贵族后裔,当年那位统领楚国大军,和王翦正面抗衡的名将项燕,就是项羽的爷爷。
早在陈胜吴广尚未起义之前,项家在会稽郡这边,就已经很有名了。
毕竟是昔日的贵族之后,而且作为叔叔的项梁,更是结交甚广。
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梁很快就杀了当地的郡守,联络那些昔日和自己交好的当地豪强,迅速起兵了。
最开始的时候,项家叔侄率领的这支军队,在起义军中其实并不起眼,只能算是一个较小的分支而已。
当时起义军的主力,都掌握在陈胜和吴广的手里,总兵力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之多。
相比之下,项家叔侄率领的这支军队,当时只有几千人而已,实在算不了什么。
但是,随着陈胜吴广被先后镇压,此时残存的起义军当中,规模还能达到数千人级别的,就寥寥无几了。
在这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支。
一支就是项家叔侄率领的这支军队,而另外一支,便是后来的那位汉高祖刘邦率领的沛县军团。
因为陈胜吴广战死,所以项羽和刘邦,才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当然,想要单凭几千人,战胜秦朝的数十万大军,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接下来,项家叔侄自然是要征兵,扩大军队的规模。
但如此一来,项家叔侄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既然是征兵,到底要以什么名义征兵呢?
以项家的名义?那肯定不行。
项家虽然是楚国贵族,但是影响力也就仅限于会稽郡这一带而已。
至于说会稽郡以外的人,根本就不买项家的账。
所以,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更多人的响应,召集更多的军队,就必须打出一杆让所有人都能信服的大旗。
既然项家是楚国的贵族,那自然拥立楚王的后代,是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在这之后,项梁从民间找了一位楚怀王的后人,将其重新拥立。
据说这个叫熊心的楚王后人,在被项梁拥立之前,正在乡下放羊。
所以,熊心被拥立之后,大权自然都掌握在项梁的手里。
就这样,在熊心被拥立之后,项梁打着楚王的名义,去各地征召军队。
在原本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境内,大家未必会买项家的账,但一定会买楚国王室的账。
所以,在拥立熊心的同时,项梁迅速兼并了楚地内部其他几支军队,并且大肆征召士兵。
在极短时间内,项梁便坐拥数万兵马。
再之后,项梁又率领自己麾下这几万军队,向陈县方向进攻,击溃了原属陈胜麾下的最后一部分军队,并且将其彻底吞并。
从这时开始,项梁率领的这支军队,就彻底成了起义军当中的主心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同时,随着项梁这边逐渐壮大,秦朝也开始逐渐注意到了他。
到了这个时候,项梁率领的这支军队,和秦朝主力的交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在项梁逐渐扩张的这段时间里,秦军在忙什么呢?之前秦军已经打垮了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军主力,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把其他残余农民军统统灭掉,反倒要给项梁猥琐发育的时间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历史上真实的秦军,其实正是这样做的。
在击溃了陈胜吴广率领的主力之后,接下来,秦朝几乎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疯狂镇压残存的起义军。
而在当时的秦朝官方看来,在陈胜吴广之后,最需要剿灭的,并不是项梁,而是其他诸侯王后裔统领的复国势力。
相比之下,项梁只是一个楚国大将的后代,不管是号召力还是影响力,都相对有限。
而那些诸侯王后裔则不一样,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都非常恐怖。
而且,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也就仅仅只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而已。
在六国故土,百姓们对这些昔日的王族,还是非常怀念的。
只要他们振臂一呼,就可以轻易征召起大量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谁指挥,恐怕都会先派军队,去解决这些昔日的王族,然后再去收拾威胁程度相对较小的项梁。
至于说项梁后来的发展速度太快,这则是一个超乎所有人预料的意外,事先谁都没能想到。
所以,在陈胜吴广率领的主力战败之后,那位统领秦国大军的章邯,直接就带着大军转移了战场,向北方进军。
与此同时,当时的秦朝高层,更是火速下令,命令驻守在北方的长城军团,南下参与镇压农民军的战争。
顺便说一下,当时秦朝能够调动的精锐力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驻守在北方的长城兵团,常年防备北方的匈奴。
这支长城兵团,原本由秦朝大将蒙恬统领,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监军。
但后来秦二世上位的时候,矫旨赐死了扶苏和蒙恬。
而这支长城兵团的指挥权,就落到了王翦之孙王离的手里。
第二个部分,便是章邯统领的中原兵团。
这部分军队,主要是秦朝设置在国内的军队,以及之前征召的那部分骊山囚徒。
至于第三部分,则是之前秦始皇派往南方的岭南兵团。
但这个岭南兵团,因为走得实在太远,此时想回来参战,都来不及了。
也就是说,当时的秦朝,其实已经是发动了倾国之力,来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
尤其是调动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意义更是十分重大。
因为王离南下之后,北方的长城一带,就开始变得空虚起来,很有可能造成匈奴大军趁势南下,攻入中原。
所以这一战,等于是压上了秦朝的国运。
打赢了秦朝还能存在,打输了秦朝就注定要灭亡了。
好在,章邯和王离,都是最顶尖的将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秦军先后灭掉了干掉了复国的魏王和齐王。
北方的复国旧贵族势力,已经被压制了下去。
但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消息,南方那个不起眼的项梁,竟然趁着他们在北方征战的这段时间,迅速做大了。
相比北方的这些复国旧贵族,此时的项梁,才是最强的一股力量。
所以接下来,秦朝自然要调转矛头,转回头先去镇压项梁。
而项梁这边,也不愿孤军奋战,主动率领主力,前去北方进行支援。
于是,不久之后,双方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秦军这边,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继续留在北方,准备进攻复国的赵国。
而章邯则是率领麾下军队,前去迎击项梁。
经过一番大战之后,最终项梁战死于定陶,麾下精锐也被章邯彻底打散。
项梁的战死,对于刚刚复国的楚国,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但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楚国这边所有的军权,几乎都掌握在项梁的手里。
包括刘邦率领的沛县军团,其实也归项梁统领。
至于那位被拥立的楚王熊心,则是完全被彻底架空了,根本没什么实权。
而随着项梁战死,身为楚王的熊心,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掌权的绝好机会。
项家这边,唯一能作为领头人的项羽,也仅仅只有24岁而已。
不管是军功还是声望,都无法支持他完全继承项梁的兵权。
此时在楚军内部,之前最开始追随项家起兵的会稽军团,基本上可以完全听命于项羽。
毕竟这支军队的高层,都是项家的老熟人。
但之后逐渐吸纳归附的那些军队,都是冲着楚王熊心的旗号来的。
人家或许会听从项梁的指挥,但绝不会听从项羽的指挥。
所以,在这之后,熊心直接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全权负责统领楚军。
至于项羽,则只能在宋义之下。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连项家的唯一继承人项羽,都不够资格统领军队。
那这个宋义,难道就有这个资格了吗?
其实还真有!
因为宋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楚国的令尹!所谓令尹,可以理解成是楚国的丞相,基本上在楚王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他了。
早在当年楚国还没灭亡的时候,宋义就已经是楚国的丞相了。
当年宋义的地位,大概和项羽他爷爷差不多。
后来,随着项羽他爷爷战败,楚国全面崩盘,而后被灭,宋义也没有投降秦朝。
所以,在楚国这边,老丞相宋义的威望,那是相当高的,至少不是项羽这个毛头小子能比的。
随着项梁战死,楚国这边的精锐军队,几乎被消灭得七七八八。
就连章邯也认为,南方的叛乱已经算是平定了,无需再留守太多军队。
所以项梁战死之后,章邯便再次率军返回,去和王离一起围攻赵国。
而楚国这边,以熊心和宋义为首的楚国旧贵族高层,则是开始逐渐掌握了实权,项羽也开始被逐渐架空,成了宋义手下一个普通的将领。
不得不说,老令尹宋义还是有点本事的。
在章邯撤退之后,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和声望,重新收拢残兵,再次组织起一支军队,并且逐渐击败了章邯留在南方的一些将军。
此后,熊心和宋义等高层商量之后,觉得还是得继续去支援赵国。
如果赵国被灭了,那下一步楚国自己也会被灭,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所以当时的局面是,不光楚国这边出兵,救援被围困的赵国。
就连其他几个复国的诸侯国,也尽可能地派遣大军,去支援赵国,大家都不希望赵国被灭。
就这样,在这之后,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全权统领楚军北上,前去给赵国解围。
至于项羽,则是只能在宋义之下,做一个次将。
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最终,宋义带着麾下的楚军,来到了巨鹿地区。
其他复国诸侯国的援军,基本上也都来到了巨鹿,和章邯王离统领的秦军,展开了对峙。
至于赵国军队,基本上就已经被王离彻底围困在城里了。
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巨鹿之战以前,所有的历史背景。
也正是因为历史背景过于复杂,所以在巨鹿之战当中,才会发生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宋义带着楚国军队,抵达巨鹿地区以后,忽然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此时在联军当中,好像就数楚国军队最强了。
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在之前的几个月里,章邯和王离已经横扫北方,灭掉了刚刚复国的魏国和齐国。
韩国在战国末年的时候,就比较弱,此时也是一样,能够复国,还是因为之前项梁借了他们一些军队。
所以此时前来支援,基本上就是凑数的。
魏国基本全灭,齐国只剩下少量军队,赵国主力被围,燕国也没多少人。
这样算下来,其他几个复国诸侯国的援军,加起来也没多少人。
想要给赵国解围,还是得看楚国的。
但问题是,此时宋义如果带着楚军,一头撞上去,拼死拼活替赵国解了围,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吗?
答案很显然,半点好处都没有。
对于楚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是等到秦军和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军队,彻底两败俱伤之后,再进行反攻,如此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最差的结果,也是要等城里的赵国军队,坚守到最后一刻,尽可能给秦军造成的消耗更大一些,这样对楚军才是最有利的。
所以,当楚军到了安阳之后,就再也不往前走了,反倒是就地驻扎了起来。
接下来的整整四十六天里,楚军一步未动,一直在等待机会。
顺便说一句,在这段时间内,其实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联军这边,宋义虽然没有派兵去进攻楚军,但私下的活动一直都没停。
比如说,宋义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国的认可,被公推为盟主,可以名义上统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
再比如,宋义还私底下和齐国做了一些交易,最终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了齐国做宰相。
显然,宋义也没安什么好心。
此时的宋义,估计也是想着在这场乱战当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顺利的话,这场大战之后,楚国军队全归宋义统领,齐国那边宰相又是他的儿子。
在这个乱世当中,宋家说不定就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除了联军这边之外,在楚国后方,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在前线准备交战的同时,熊心也意识到,楚国或许还可以做得更多。
之前陈胜和秦军交战期间,曾经趁着双方在荥阳对峙期间,派遣大军去偷袭秦国腹地,差点就直接拿下了咸阳。
多亏了章邯及时征召了几十万骊山囚徒,这才避免了咸阳被攻破。
然而此时,秦朝的主力军队,基本上都被牵制在巨鹿战场上。
而咸阳那边,也再难找出几十万骊山囚徒了,可以说是无比的空虚。
既然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抽调一些军队,前去偷袭咸阳呢?只要咸阳被打下来,巨鹿那边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
所以,在此期间,熊心提出号召,提倡大家一起去进攻咸阳。
而在这些响应的军队当中,规模最大的,就要数刘邦统领的沛县军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刘邦才率先攻入咸阳,成了秦朝的终结者。
刘邦那边,我们暂且不提,继续来说巨鹿战场这边。
随着宋义在安阳地区,驻扎的时间越来越长,战场的局势越来越恶化。
首先,已经被围困许久的赵国,已经坚持到了极致,再难坚持下去了。
秦军这边,章邯加上王离统领的军队,总数已经超过四十万,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至于联军这边,宋义当时直辖的楚军,大概有六万多人。
而其他几个诸侯国的援军,数量也不会很多。
所以就算加起来的话,总兵力仍是远逊色于秦军。
之前有赵国军队,依托城池牵制秦军,双方还有的打。
可一旦赵国被打败,秦军可以抽调所有兵力,对付这些前来救援的联军,联军这边几乎就是必败无疑了。
所以,在之前的四十六天里,联军内部也逐渐产生了矛盾。
大家希望秦军被赵国削弱,但却不希望赵国就此倒下,更不希望自家因此而战败。
所以,反对宋义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强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才有机会袭杀宋义。
在僵持了一个多月之后,某天清晨,项羽忽然进入了宋义的帅帐,直接刺杀了宋义。
而随着宋义被杀,楚军内部对宋义的反对声音,也已经越发高涨。
再加上楚国的复国军,本就是项家牵头组建的。
所以,宋义被杀之后,项羽很快就接管了楚军的领导权,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但是,成功取得楚军领导权的项羽,其实才真正到了最危险的境地。
首先,宋义并不是单纯的楚军将领,更是联军的统帅。
而联军统帅的这个地位,项羽暂时是无法继承的。
其次,以下属的身份,刺杀军事主官,这也是很不得人心的。
如果项羽接下来不能率领楚军,击败秦军的话,那项羽几乎铁定要被清算。
所以,这一战,不光是楚军的背水一战,更是项羽本人的背水一战。
从项羽的角度来说,夺回叔父项梁的领导权,这是他的本分。
因为在项羽看来,如果没有项梁之前的努力,楚国的复国根本就是空话。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战争呢?要知道,此时的秦军,兵力比联军更多。
而项羽能真正指挥的,也就只有楚军而已。
对于接下来的战争过程,史学界其实一直存在争议。
根据正史记载,接下来项羽其实打得很简单。
首先,项羽率领所有楚军,渡过的黄河。
过河之后,项羽凿沉了所有的船,并且砸坏了所有的锅,以此来激发楚军士气。
在这之后,楚军士气大振,拼死作战,终于以少胜多,战胜了王离统领的秦军。
但是,据后世史学家分析,这场战争的真实经过,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经过长时间的围困之后,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虽然将赵国残余势力,彻底围困在城里,但王离本人并不愿意强攻,而是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让赵国主动投降。
这也是为什么联军等了四十六天之后,赵国依然没有被攻下了的原因。
而经过长时间的围困之后,王离兵团的粮草补给,已经彻底耗尽。
长城兵团的补给通道,都掌握在章邯的手里。
而章邯和王离之间,又因为权力和功劳之类的问题,存在一些小小的间隙。
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接下来,项羽率兵渡过黄河,破釜沉舟,以此来激发楚军的士气。
但项羽此时也明白,真正能帮他打硬仗的,其实就只有他手下那支起家的会稽兵团而已。
好在,这支会稽兵团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因为早在起兵之前,项梁已经准备了很多年,锻造了不少武器和铠甲。
这足以将会稽军团中的一部分,武装成重装军队。
再之后,靠着会稽兵团的彪悍战斗力,项羽向章邯把守的秦军粮道,展开了突袭。
因为章邯本就和王离存在一些小问题,所以也没能在第一时间去阻击项羽。
于是,就这样,项羽奇迹般地打断了王离的补给通道。
而随着补给通道被打断,王离率领的长城兵团,顿时军心大乱。
没了补给,就算长城兵团战斗力再强,仍是无力回天。
而且,随着项羽主动参战,其他诸侯国也不甘落后。
在项羽顶住了秦军最猛烈的攻击之后,其他诸侯国的援军,也开始纷纷进攻,围殴王离兵团。
就这样,经过一番围攻之后,王离兵团被彻底打乱,最后被打得全军覆没。
在这个过程当中,章邯或许有救援的机会。
但却因为心里的那点小猫腻,最后看着王离被硬生生消灭了。
此时的章邯,大概是想着,自己接下来可以完成华丽的逆转。
毕竟就算王离被消灭,他手下的秦军,一样可以反推联军。
而且,经过苦战之后的联军,势必会有所衰落,最后全灭联军的功劳,肯定是跑不了。
此战之后,章邯可以一战剿灭几大诸侯国的主力,立下不世之功。
以后在秦朝内部,他的地位也会极高。
所以,巨鹿之战后期,章邯率军撤退到棘原。
而打赢了巨鹿之战的项羽,在联军内部威势暴涨,很自然地就得到了联军的指挥权,成了联军的统帅。
再之后,项羽率领联军,进驻漳水南岸,和章邯再次展开对峙。
然而这一次,项羽却再也没能在短时间内,击败章邯。
这场对峙,一下子就持续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这其中,或许有项羽想要借此机会,逐渐收拢权力,彻底控制联军的原因。
同时,章邯的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按照正常的剧本,接下来,项羽和章邯势必会有一场大战。
而这场战争的走向,也将彻底决定秦末历史的走向。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原来,刘邦已经成功偷袭咸阳,逼得子婴投降了。
随着子婴投降,秦朝就不存在了。
此时的章邯,继续抵抗,显然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在这之后,章邯和项羽谈妥了条件,直接投降了项羽。
而项羽也得以继续率军,一路杀向咸阳。
再之后,就是项羽入主咸阳,以及鸿门宴的故事了。
纵观巨鹿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项羽的个人勇武,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确实是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但同时,这场战争,绝对不是项羽单纯砸个锅凿个船,鼓励一下士气,就能直接打赢的。
真正影响胜负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战场之内,而是在于战场之外。
但可惜的是,后世很多将军,从来都只学到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莽撞,却没有意识到,项羽这样做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以上就是巨鹿之战项羽明明出于劣势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95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