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有没有办法破解,所谓的无解,其实也只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局面,推恩令其实也是如此。
关于推恩令有没有办法破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推恩令有没有办法破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推恩令有没有办法破解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任何一种计谋,可以真正无解。
所谓的无解,其实也只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局面,推恩令其实也是如此。
作为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种阳谋,推恩令其实并非无解。
只不过是在汉武帝时期,那种特殊的局面之下,诸侯王们破解推恩令的成本太大,所以就显得无法破解而已。
对于推恩令这个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诸侯王们其实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破解。
这三种办法分别是:计划生育、直接造反,或者只分封地不分权力。
想要说清楚推恩令这个事,我们得先来简单说一下,汉朝诸侯王的发展历史,以及推恩令到底是怎么来的?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打赢项羽,曾经采取过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拉拢其他诸侯王,一起围殴项羽。
因为刘邦的外交手段,确实比较给力。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后期,基本上就形成了刘邦联合好几位诸侯王,一起围殴项羽的局面。
如此,项羽就算再猛,自然也扛不住其他诸侯王的联手围攻,所以最后只能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而项羽战败之后,刘邦也得到了其他诸侯王的推举,顺利称帝了。
就这样,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正式称帝,汉朝开国。
和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不同,汉朝开国的时候,刘邦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因为之前楚汉战争那段复杂的历史,所以汉朝开国之后,刘邦最初能控制的,其实只有中原地区的一部分而已。
至于其他那几个诸侯国,不好意思,人家是相当独立的。
汉初的异姓诸侯国,虽然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独立性那么强,但整体上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
在诸侯国内部的很多具体事务,就连刘邦本人都管不了。
如此强势的异姓诸侯国,刘邦自然接受不了。
所以,汉朝开国之后,一直到刘邦病逝,这期间刘邦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在消灭这些异姓诸侯王。
就这样,到了刘邦去世的时候,除了南边还有一个长沙国,还是异姓诸侯王之外,其他几位异姓诸侯王,都已经被消灭了。
就算是仅剩下的长沙国,当时也基本接受了汉朝的控制,自身的独立性被大幅削弱。
而在消灭这些诸侯国的时候,刘邦其实也在想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这些诸侯国。
在刘邦看来,之前的秦朝,执行的是彻底的郡县制,没有任何诸侯国。
但这个选择,却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的,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之下,全面推行郡县制,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呢?
所以,刘邦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与诸侯国并行的双轨制度。
原本由汉朝中央实际控制的区域,执行完整的郡县制。
而那些诸侯国,则是继续执行封国制。
当然,就算是分封诸侯国,刘邦肯定也信不着那些异姓诸侯。
所以在解决了几位异姓诸侯王之后,刘邦并没有取消这些封国,而是把这些诸侯国,给了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们,管理这些诸侯国。
做完了这些之后,刘邦临终之前,还拉着大臣们,一起发了一个誓,叫做汉朝非刘姓不可封王。
定下这个制度之后,刘邦的戏份才彻底杀青了。
刘邦去世的时候,汉朝诸侯王的权力,虽然不及当年异姓诸侯王那么大,但整体上还是非常强势的。
至少在诸侯国内部,刘邦的几个儿子,基本上都能说了算,可以说是相当的独立。
但刘邦估计怎么都没见到,就在他去世之后不久,他媳妇吕雉,就彻底打了他的脸。
刘邦去世之后,虽然是他的嫡长子刘盈即位,但因为刘盈即位的时候,年龄比较小,所以大权都落入到了吕雉的手里。
而刘盈长大之后,后来又是英年早逝,所以刘盈去世之后,吕雉又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数年。
所以,刘邦死后,汉朝其实是被吕后实际控制了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吕雉除了帮儿子坐稳皇位之外,其实也没少帮吕家谋福利。
这两件事,对老刘家的那些诸侯王来说,其实都是重大的打击。
为了让刘盈坐稳皇位,吕雉自然要全力打压那几个老刘家的诸侯王。
而为了让吕家掌权,后来甚至还要让吕家封王,自然也要侵占老刘家的利益。
所以,在吕雉时代,老刘家这些诸侯王的权力和地位,被进一步限制了。
直到吕雉去世,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直接团灭了吕家。
老刘家的这些诸侯王,总算是暂时扬眉吐气了。
而接下来,汉文帝即位之后,汉文帝为了坐稳皇位,同时也是为了制衡功臣集团,在即位之初的时候,其实曾经大力提升这些刘姓诸侯王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文帝虽然是被功臣们拥立的,但是最后却避免了被架空的局面出现。
不过,到了汉文帝晚年的时候,汉文帝其实也意识到,这些刘姓诸侯王的问题。
毕竟,到了汉文帝时代,很多诸侯王已经是他的堂兄弟,或者堂侄了。
要论关系,已经远没有亲兄弟那么亲密。
更何况,在权力面前,就算是亲兄弟都靠不住。
就在汉文帝开始注意到这些诸侯王的时候,当时汉朝又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贾谊。
贾谊当时给汉文帝上书,明确提出了诸侯国太过强大,会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而在这次上书的同时,贾谊也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所谓的‘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
简单来说,贾谊制衡诸侯王的思路,就是在诸侯国整体统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多分封诸侯王。
如此一来,在汉朝内部,执行郡县制的地方,还是那些地方。
其余的地方,依然还是以封国制的形式管理。
但是这块区域,诸侯王的数量却多了起来。
如此一来,平摊下去之后,每个诸侯王的实力自然就弱了。
贾谊提出的这个策略,其实就是汉武帝时期,执行的‘推恩令’的雏形。
所以,和很多人想得不太一样,推恩令的这个思路,其实并不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出现的。
而是在他爷爷汉文帝时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不过,收到贾谊的上书之后,汉文帝虽然很赞同贾谊的思路,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推行这个办法。
汉文帝为什么当时没有用这个‘基础版’的推恩令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局面,不允许汉文帝这么做。
想要完美地执行推恩令,首先需要中央政府绝对强大,拥有远超其他诸侯国的军事力量。
就算某个诸侯国敢抗旨不遵,中央政府也有绝对的实力去镇压。
甚至哪怕是几个诸侯国联手,中央政府也能轻易镇压。
但汉文帝在位的时候,这个条件显然并不满足。
当时的老刘家的几个诸侯国,都比较强大。
而当时的汉朝中央政府,则是相对没有那么强大。
而且,如果汉文帝采取激烈手段,强行削弱这些诸侯王,很容易会导致开国功臣团体,趁势而起。
这对他的统治,也是相当不利的。
最关键的是,汉文帝当时的整体思路,是想要带着汉朝休养生息,他不愿意让汉朝发生太大的动荡。
而如果采取贾谊的思路,暴力削藩的话,肯定会导致下面的诸侯国造反。
但即便如此,汉文帝在位后期的时候,还是以很温和的手段,将诸侯国当中最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
同时又将另一个强国淮南国,一分为三。
而汉文帝去世之后,到了汉景帝时代,这时候汉朝中央经过汉文帝在位时期的发展之后,军事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
所以,汉景帝即位之后,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对强硬的手段削藩。
而削藩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当时汉景帝甚至还没想直接削除几个封国,只是想从那些诸侯王手里,拿回一点土地,这些诸侯王就集体造反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但问题是,有着之前汉文帝时代打下的基础,汉景帝已经可以直接镇压这些叛乱,并且不会让国家出现太大动荡了。
所以,七国之乱爆发仅仅几个月之后,就被汉景帝轻易平定了。
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诸侯王当中实力最强的几个,已经被汉景帝趁势给消灭掉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汉武帝即位之后,当时的汉朝中央,对于这些诸侯国而言,已经存在绝对的优势了。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代,哪怕所有诸侯国,同时联手造反,也同样无法动摇汉武帝的统治。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才能采取主父偃的建议,正式推行推恩令。
推恩令颁布之后,诸侯王的所有儿子,都有继承权,都可以在老诸侯王去世之后,继承一部分封地。
如此一来,原本就已经被削弱的诸侯国,自然就再次分裂了。
而这些诸侯国彻底分裂之后,汉武帝晚年又借着各种理由,取消了一大批弱小的诸侯国。
到了这个时候,残存的诸侯国,不但数量很少,而且整体实力也已经相当弱小。
同时,那些继承诸侯国的庶子,他们不能继承老诸侯王的权力和爵位。
他们分到的地盘,需要由中央政府派人插手管理。
这些新的小诸侯王,需要被汉朝中央派刺史监视,封国内部的财权、军权、人事权等一大堆权力,基本上也都被收归中央。
所以,在这之后,汉朝才彻底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
这就是推恩令出现的整个过程。
看过推恩令出现的整个过程之后,我们首先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就直接推行所谓的‘推恩令’,结果会怎么样呢?
答案显而易见,那些强大的诸侯王,绝对会造反,而且会威胁到汉朝中央的统治。
弄不好的话,汉文帝说不定就会被直接推翻了。
就算最后镇压了那些诸侯王,也势必会导致汉朝国力大损。
而且在镇压这些诸侯王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导致一些将领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也许好不容易消灭了一些诸侯王之后,汉朝又得封一些新的诸侯王了。
所以,推恩令并不是绝对完美的计谋。
想要完美实施这项计策,至少需要保证两个条件:第一,中央政府绝对强大,可以轻易镇压诸侯王的军事反叛。
第二,诸侯王有自己的封国,封国是诸侯王权力存在的基础。
只有这两条同时存在,推恩令才算是一条完美的阳谋。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从诸侯王的角度来说,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破解推恩令。
首先,诸侯王可以搞计划生育。
如果诸侯王只有一个儿子,那自然他的封国就不会被分割了。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一脉单传,向来都比较危险,很容易会出现绝后的现象。
所以用计划生育的方法,去对抗推恩令,风险是很大的。
当然,按照这个思路,其实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诸侯王可以多生孩子,但是在自己临终之前,只留一个,其他的全部想办法处死。
如此一来,诸侯王死后,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封国,自然就不会被分裂了。
但这个办法,太过残忍,估计所有诸侯王都不可能去做。
其次,如果诸侯王自身的实力,绝对强大,也可以避免这个难题。
比如说在汉武帝时期,如果某个诸侯国特别强大,强大到可以完全忽略汉武帝的命令。
那么即便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这个封国内部,也可以找出各种理由,直接拒绝执行。
在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一切所谓的计谋,其实都是浮云。
第三,如果诸侯王权力存在的基础,不是分封的土地,也可以破解推恩令。
这个办法,可以用明朝的靖难之役来举例说明。
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为了维护老朱家的统治,曾经把自己的儿子,都封到了国内的各个要地去镇守。
但同时,朱元璋也是读过史书的,他也担心这些诸侯王过于势大,会威胁到中央政府的安全。
所以,朱元璋当时设计了一套很聪明的制度。
按照这套制度,明朝藩王虽然是被分封了出去,但是对自己的封国没有任何管理权。
明朝初期藩王唯一的权力,就是带着自己的亲卫军队,镇守一方。
等到有战争的时候,被中央政府给予军权,然后带兵去打仗。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朱元璋去世之后不久,他的孙子建文帝削藩的时候,还是会被朱棣给干翻了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朱棣的权力,从来都不是来自于他的封国或者土地,而是来自于他在北京地区军队体系当中,巨大的声望。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就常年镇守北京,在当地的军队体系当中,声望很高。
所以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北京地区一呼百应,下面的士兵也都支持他。
所以,明朝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是没办法用推恩令之类的手段的。
因为想要执行推恩令,首先藩王得有封地,而且权力来自于封地。
但明朝的藩王,根本就没有任何封地,而且权力也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封国,推恩令自然就没用了。
所以,这个思路拿到汉朝,也是一样的。
如果汉武帝时代,汉朝的那些诸侯王,权力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封国,而是来自于军队,那推恩令就没用了。
比如说,某个老刘家的诸侯王,特别会打仗,能够比肩卫青和霍去病。
在打匈奴的过程当中,立下了大功。
那么如此一来,就算他没有实际封国,依然也是汉朝内部最有势力的藩王。
但可惜的是,在汉武帝时期,这些办法,几乎都被汉武帝想办法给堵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汉武帝时代,推恩令才能起到那么好的效果,成了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
至于说破解,办法其实真的不止一个。
要真是无解的话,那后来东汉末年就不会有群雄割据,唐朝就不会有藩镇林立,明朝也不会有靖难之役了。
以上就是推恩令有没有办法破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72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