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19 13:45 阅读

  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关于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的这些相关资料:

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

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只在第一次北伐有成功的机会,但因马谡丢失街亭而失败,那么明知道拿不下曹魏干嘛还去打仗?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

  兴复汉室是蜀汉建国的理由,但并不是北伐的真正目的

  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

  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19年,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就曾经向汉献帝表明态度:称王只是权宜之计,待功成(打败曹操、孙权)后,他与手下将退位请罪。

  公元221年,刘备更进一步,以汉献帝被害,天下不能一日无主为由,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刘备以汉为国号,就是要继承汉室正统地位,兴复汉室之意,事实上,这就是蜀汉建国的理由(基础)。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阐明北伐是为了达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此话是说给刘禅听的。

  因为,蜀汉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攘除奸凶(曹操),兴复汉室,所以,诸葛亮以此为由发动北伐,刘禅等人除了赞同外别无它法。

  也就是说,兴复汉室是蜀汉的长期目标,也是诸葛亮发动北伐的理由。

  但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完成兴复汉室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两国差距太大),而是要尽可能地延长蜀汉的国祚,以保留兴复汉室的希望。

  诸葛亮北伐目的一:反制曹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

  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

  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

  ——《三国志·刘放传》裴注《资别传》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采纳了华歆、孙资提出的据险固守,让吴、蜀坐而待毙的对外战略。

  具体就是,在东边固守合肥,在南边以襄阳为防御重点,而在西边凭借祁山(秦岭)天险布置防线,使蜀汉难越雷池半步。

  这样,魏国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方面。

  从而达到使负险延命的吴、蜀两国坐而待毙的终极目的。

  这就是典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庙胜谋略。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曹叡祭出这一战略,可谓是打蛇打七寸之举。

  因为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而东吴仅有三州,蜀汉更是偏居于益州一地。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将会越来越强,而吴、蜀则在综合国力上与魏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雪上加霜的是,吴、蜀两国将无法吸引到顶尖人才,从而出现人才枯竭的现象。

  吴蜀两国将会慢慢边缘化,最终不可避失地走向灭亡。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汉晋春秋》

  诸葛亮对曹叡的战略意图洞若观火,于是,为了破局,他针锋相对地制定了北伐战略,以此来反制曹魏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

  诸葛亮要将蜀国的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蜀国)手中,而不是任由魏国摆布。

  诸葛亮北伐目的二:以战代练,保持军队战斗力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华阳国志》

  经过襄阳之战、夷陵之战的惨败损耗后,蜀汉兵员出现了短缺。

  为了补充兵力,诸葛亮另辟蹊径,从孟获的军队中选拔精兵组建无当飞军,以充实蜀军。

  但饶是如此,在诸葛亮时代,蜀汉能投入正面战场的兵力也不会超过十万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魏的兵员

  既然蜀汉的兵员数量无法与曹魏相提并论,那么,蜀汉要想获胜,就只能以一敌四甚至更多了,也就是说,蜀汉只有走强军之路,才有可能与曹魏军队抗衡。

  而要达到强军的目的,除了治戎讲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充分的实战锻炼机会,军队才能形成、保持战斗力。

  而诸葛亮实行的是联吴抗曹战略,这就意味着,短期内蜀汉与东吴之间是不会有战事的。

  因此,要达到实战练兵的目的,诸葛亮就只能找曹魏军队了。

  综上所述,由于魏、蜀两国兵力相差悬殊,蜀汉只有走强军之路,才有可能与曹魏军队抗衡。

  因此,诸葛亮就通过北伐,以战代练,加强士兵的对抗能力,使蜀汉军队形成并保持战斗力,从而达到强军的目的。

  诸葛亮北伐目的三:未雨绸缪,挖掘人才,寻找接班人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表面上是因马谡而败,实际上是蜀汉遭遇人才危机造成。

  当时以关羽为首的四方将军已先后离世,而赵云也已经老迈。

  昔日名将如云的蜀汉,只剩下魏延一员猛将,而以张苞为首的年轻人则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尚无法担当大纲。

  而更糟糕的是,诸葛亮也还没有物色到自己的接班人。

  但在诸葛亮时期,蜀汉只据有益州一地,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偏居一隅,远离荆州、中原等人才辈出的地方,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到来,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诸葛亮需要通过北伐,来物色、确定自己的接班人,以及挖掘、招揽各种人才。

  在第一次北伐之战中,诸葛亮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却成功挖掘了王平,招降了青年才俊姜维。

  而王平也成长为蜀汉后期的大将,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封安汉侯。

  姜维更是成为了诸葛亮的衣钵传人。

  而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也成功的验出了他原定接班人马的成色,从而避免了所托非人的尴尬出现。

  在第四次北伐行动中,诸葛亮不仅检验了用木牛运粮的可行性,而且让后勤队伍中的大BUG、同为刘备托孤大臣的李严暴露了出来,从而避免了可能对蜀国造成不可挽回损害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诸葛亮通过北伐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达到了挖掘人才,寻找接班人,提高军队效率的目的。

  以上就是兴复汉室真的是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吗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4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