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
关于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的这些相关资料: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
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
……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
而乱臣贼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
夫除暴剪恶,大顺也;拯危扶颠,大义也;出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
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没错,这是吴三桂的降清书。
有人曾说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果真是因为陈圆圆吗?康熙时期,吴三桂又开始反清,他的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究竟隐藏那些历史真相呢?还原历史,我们拨开层层迷雾。
一、吴三桂接连取胜,险克清王朝
历史的玩味和趣味性,往往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通过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反思和借鉴。
吴三桂三藩之乱这段历史一直到今天都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因为这段历史给大家带来很多谈资,通过吴三桂事件,我们能发现很多有趣的历史现象,同时,就历史事件本身而言,不禁为吴三桂的结局而唏嘘不已。
吴三桂三藩之乱,打的旗号是兴明讨虏,一时间反清之士纷至沓来,在其强大的攻势之下,接连打下了贵州、湖南,几年之后,大清王朝一半的疆土都被吴三桂给攻破了。
这个时期,吴三桂已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康熙也曾派大军镇压,可都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吴三桂阶段性的胜利,极好地抓住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所到之处,无不望风归降。
这个时期的吴三桂俨然朱棣二世,但从结果来看,究竟吴三桂跟朱棣又差在哪里呢?
二、安于现状,没有一代君主的气魄和手腕
没错,吴三桂跟朱棣比起来,缺少君王的远见卓识,缺少一代君王的视野和手段。
激战八年,吴三桂还是被平定了。
首先,吴三桂智计不足。
自古以藩王起兵,以一隅而敌全国,仅有明朝成祖朱棣成功了。
真正的靖难之役,说是打了4年,实际上也只有最后几个月朱棣批亢捣虚,直取南京才一举奠定胜机。
之前在德州、济南与官军的对峙,对朱棣来说无异于痛苦万分。
一个要取皇位的人不得不顿兵于坚城之下,与对方的将领过招,格局上首先就输了一筹。
吴三桂也是如此,既已举兵,当直下京洛,问鼎中原,以大兵机动攻击,迫敌陷入跟随,在运动中寻找破敌之机。
其二,政治上不够坚决。
吴三桂起初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不管是否合适,既已打出了旗号,就应该坚持到底,不然思想上的混乱会造成政治上的崩盘。
吴三桂迟迟不立明朝王室,最后竟自己称帝,如此首鼠两端,在争取天下士子之心时,再输一招。
其三,吴三桂军中内部的掣肘。
三藩之乱,虽然号为三藩,实际主力仅有吴军一家,其他两藩早早就被清王朝以一道只诛首恶,从者不究的政策给顺利收编了。
吴三桂的很多老部下也是如此被清王朝策反了,如西北的王辅臣,举义两年后,被清王朝军事讨伐和政治诱降并用,最终投降了事,西北地区作为第二战场的美梦成为黄粱。
吴三桂起兵时,名义上能指挥的军队有40万人,但是把那些顺风浪逆风投的投机分子去掉,其所能指挥的,能够令行禁止的直属部队,只有其本部人马10多万人。
这些军队在占据了湖南、云贵川后,还要留有殿后,能用于前线的已经不多。
其四,粮饷制约。
吴军势力最大时,没有打下武昌,更没有顺长江之下夺占江南省,数十万大军全靠后方的云贵川提供后勤保障。
云贵川本来经济就不是很发达,因此数十万大军长时间曝师于外,粮饷消耗是个天文数字,对吴三桂势力发展有很大的制约。
如果吴三桂能以初起兵时的锋芒,席卷长江中下游平原,遮蔽清王朝伸向江东的势力,则一者可以断绝耿尚的投敌之念,二者能够集中江南财力,招兵买马,即便不渡江北上,恢复中原,划江而治也有七分把握,而不至于困守一隅,坐以待毙。
其五,统战工作不到位。
吴三桂起兵时,虽然也发布了檄文,但是满清朝廷除了察哈尔的蒙古人临时起意,打了康熙一个措手不及,其他清王朝的敌人都没有看到有多大动静,台湾郑氏集团没有配合出兵。
至于汉民族的传统士大夫并不认可吴的政权,吴周政权只能作为吴三桂激励士气所进行的赌博,失掉了人心民望。
如果按照前期吴三桂的魄力和打法,那么北上直取荆州襄阳,再加上自己的长江天险,取代清朝不是不可能。
然而,作为藩王的吴三桂,毕竟是藩王,根本不具备一代大国领袖的胸襟和胆识,他偏安一隅,只想占着天险与清王朝划线而治。
这种目光短视之人,是注定走不远的。
三、清王朝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
纵观历史发展潮流和规律,古代封建君主王朝的发展,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的。
吴三桂作为藩王,根本不具有发展国力的条件,也并不具备取代一代王朝充足的社会资源。
总之,吴三桂的三藩作乱就是背道而驰,与时代发展相悖逆。
在康熙眼里,藩王吴三桂的脾气秉性他是了若指掌的。
就在吴三桂南方偏安一隅的时候,给了康熙足够的备战准备。
康熙整合力量,恢复军备,扫清各路反清障碍。
面对吴三桂视而不见的状况,康熙加紧跟进,最终将吴三桂给平了。
因为吴三桂错判形势加之安于现状,最终在强大的清王朝镇压下失败。
吴三桂,一个藩王,也当了一把皇帝。
在我们看来,吴三桂或许再努力拼斗一番,整个大清都是他的。
可在吴三桂自己看来,我建立了大周帝国,也当了皇帝,也有了自己的地盘,我觉得此生无憾了。
《清史稿》:三桂白首举事,意上方少,诸王诸将帅佐开国者皆物故,变起且恇扰。
及闻上从容指挥,军报迅速,阃外用命,始叹非所料。
制胜於庙堂,岂不然欤?上不欲归咎建议撤藩诸臣,三桂等奉诏罢镇,亦必曲意保全之。
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清太宗皇太极: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康熙帝:吴三桂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
以上就是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7640.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