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宣城见杜鹃花翻译及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赏析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13 11:15 阅读

  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关于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的这些相关资料:

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唐代〕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

  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注释

  宣城:今属安徽。

  蜀国:指四川。

  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三春:指春季。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时李白在宣城郡。

  另一种说法以薛天纬为代表,他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放遇赦归来之后,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

  鉴赏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

  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

  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

  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

  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

  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

  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

  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

  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

  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

  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

  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以上就是宣城见杜鹃花该如何赏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76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