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荆州书该如何赏析,”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关于与韩荆州书该如何赏析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与韩荆州书该如何赏析的这些相关资料:
与韩荆州书该如何赏析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唐代〕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赏析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
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
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
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
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
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
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
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
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
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
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
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
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
这样,就将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
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
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与韩荆州书》在写作艺术方面的特点是顿挫跌宕,起伏照应。
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韩朝宗达三四次之多。
渐次道来,而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一些佳句流传至今,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
典故使用也恰当得体,起到了激发韩朝宗的作用。
创作背景
《与韩荆州书》约作于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今属湖北)。
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
李白抱负宏大,自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
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
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
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
以上就是与韩荆州书该如何赏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749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