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07 13:20 阅读

  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避讳规则,讲究“尊者讳,亲者讳,长者讳”。

  关于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

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

  还不知道:古时候犯皇帝名讳要杀头,为何清末却可以直书皇帝姓名的读者,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回避文化,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传统。

  避讳规则,讲究尊者讳,亲者讳,长者讳。

  作为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自然是避讳的重点对象,天下的臣民在说话、写字的时候,如果遇到了皇帝的尊号,就不要直接说出、写出,而要用其他文字来代替。

  避讳皇帝的要求,在唐、宋、明最为严格,清朝前期也为此而兴文字狱,但从清中期起要求逐渐放松。

  帝王姓名的避讳,方法有多种。

  其中之一就是要彻底避开皇帝姓名中的同音字,如唐太宗李世民时,人们遇到世字时要用代代替,遇到民字时用人代替,这种避讳是最严厉的。

  二是仅避开皇帝名号中的特定字,以同音字代替,这种要求比较宽松。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连皇帝名里的字都不用避讳,用到的时候只需缺笔,即用到那个字的时候少写一笔,就不算犯忌。

  清廷入关前,前三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福临,他们的名字都是满语翻译,没有任何避讳。

  听说清军入关之初,有人提议对顺治皇帝的名字福临避讳,但福字在中国的使用实在太广泛,所以顺治曾下过诏书,说不可为朕一人,使天下之人无福。

  清初避讳皇帝名,始于康熙皇帝玄烨。

  清代的避讳,沿袭了前朝的避讳做法,即用与皇帝姓名相近的字改避。

  "玄"字改为"避"字,"烨"字改为"熠"。

  与有玄字的汉字相接的汉字,其末尾缺笔,最后少写一点。

  至雍乾时期,民间避讳皇帝的习俗与康熙时期大致相同。

  但是雍正在位期间,雍正对于避讳这个问题特别敏感。

  雍正的名字叫胤禛。

  首先下诏,请所有胤字辈的兄弟们改朝换代,民间避讳胤字,把胤字改为祯字。

  原来,雍正的亲兄弟叫胤祯,雍正将他改名为胤禩,夺去了祯字。

  很明显,由于之前的夺嫡事件,雍正一直对他的亲弟弟怀恨在心。

  清代对于避讳皇名的规定,始于嘉庆年间。

  尽管此时的避讳规则仍然和以前一样,但皇帝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生僻字作名字,以减少民间避讳的麻烦。

  这个便民举措,是乾隆皇帝想出来的。

  这一年,乾隆禅位给嘉庆,将其名永琰改为颙琰,并规定孙辈绵字辈在继承统绪的同时,也将绵改为旻。

  所以后来道光即位,便改称旻宁。

  并且这两个字临文不避,实在需要用的时候,用缺笔就可以了。

  在道光即位后,又进一步简化了民间避讳的规定,提出避讳二字。

  「二名不偏讳」,即皇帝的名字只避后一个字,前面的字不避后一个字,也不缺笔。

  所以,道光驾崩后传给咸丰皇帝,其中,就是在其前头这个奕字,民间可随意使用,不必考虑避讳的问题。

  再有一句话,也不用避讳,只用缺笔。

  如此一来,因为避讳规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不便也就越来越小了。

  从那以后,经同治皇帝载淳、光绪两朝,由于载字不避,湉字也不常用,所以到清末以后避帝之名几乎都是形同虚设。

  此外,随著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剧,清廷对国家的控制力下降,因此,在此后的几千年间,中国继承的国讳文化,也逐渐走向消亡。

  以上就是古代犯了皇帝名讳是要杀头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9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