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保卫战是如何发生的,甚至这些唐朝守军最后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龟兹保卫战是如何发生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龟兹保卫战是如何发生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龟兹保卫战是如何发生的
近日,《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这篇创意独特的广告,非常受网友的关注。
这个视频名为广告,实则是一部相当有历史深度的古装电影。
很多人通过这个短篇电影,知道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第一次了解到大唐西域守军曾经孤悬绝域,泣血相守近半个世纪的悲壮历史。
说到这段历史,唐朝西域守军到底坚持了多少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严肃话题。
甚至这些唐朝守军最后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
很多自媒体为此发挥想象力,杜撰了很多催泪的情节,比如三千白发兵战至最后一人、铁血郡王郭昕拔剑自刎等等。
但事实上,这些情节基本上都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事实。
北庭都护府的最后结局
关于西域孤军的结局,在《二十四》史里唯有对北庭都护府的描述。
新旧唐书记载,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大军攻陷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两千残兵退守西州,并于次年联合回鹘援军,对吐蕃展开反攻。
然而,北庭和回鹘联军的反攻遭到失败,杨袭古也惨遭回鹘大相颉干迦斯所杀。
此后,《二十四史》对北庭、安西的描述就是——无音讯。
杨袭古被杀时,北庭都护府最后一座重镇西州(今天的吐鲁番),事实上仍在闭境自守。
西州的最后结局,中原史书并没有任何记录,甚至在其他史料上也只有侧面的描写,并没人知道这座户口两万的繁华城市在当时的情况。
一般认为,西州也在791年陷落于吐蕃。
但也有学者指出,西州仍然可能继续坚持了数年,然后才被吐蕃攻克,或者是不战而降。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描述的就是西州在791年的景象。
安西都护府铸造的大历元宝、建中通宝
安西都护府有四座重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其中龟兹是安西节度使的治所,由安西大都护、武威郡王郭昕亲自镇守。
于阗,则由安西节度副使、于阗国王尉迟曜镇守。
在郭昕、尉迟曜等人的努力维持下,安西四镇直到790年左右依然保持完好。
唐代高僧悟空曾撰写《悟空入竺记》,完整记录了790年前安西四镇所有守将的姓名。
早前研究认为,庭州失陷的同时,于阗也在791年左右被吐蕃攻克。
但近年来发现的于阗出土文书,却惊现了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安西节度副使尉迟曜的字样,一下子颠覆了传统史料的解读。
也就是说,于阗在尉迟曜(已经70岁高龄)的坚守下,在798年仍在唐朝版图之下。
不过根据于阗当地史料,于阗在798年后确实落入吐蕃之手,吐蕃还在当地设立军镇,将于阗当作侵攻安西四镇的桥头堡。
此后,疏勒、焉耆两镇也先后被吐蕃占领。
仅有龟兹一镇,长期遭到吐蕃围攻,一直坚守到了805年以后。
安西都护府的最后一战,在《二十四史》和中原史料上没有只言片语。
龟兹保卫战,可以说是唐朝西域守军最惊心动魄的一战。
从755年开始,北庭和安西再也没有来自中原的援兵。
从763年开始,两大都护府更是彻底地自力更生。
到了805年,安西都护府已经与中原隔绝40多年。
龟兹能够坚持最久,一方面这里是安西都护府的核心,一方面龟兹拥有较强的人力和经济资源,为唐朝守军提供了长期的后勤支持。
788年前后,高僧悟空在经过龟兹时,曾经描述这里城镇繁华,寺庙宏伟,并在当地的莲花寺讲经一年。
在近代出土的龟兹文物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安西都护府在隔绝时期的记录。
从这些古代文字中,可以看到安西守军积极展开屯田,龟兹民众从事水利和纺织等工作,还能看到汉人移民与龟兹人的各种经济往来。
据估计,当时的龟兹和周边人口在两三万户以上,人口大约超过十万,在安西地区首屈一指,这些都是唐朝守军能够长期坚持的基础。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描述了安西都护府向西州运送军资的故事,正说明龟兹地区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甚至是铸币能力。
关于龟兹的最后保卫战,一些网文为了煽情,往往写上安西大都护、铁血郡王郭昕,率三千白发兵,与吐蕃大军血战到底,全军覆灭,把龟兹的陷落写得异常悲壮。
然而事实上,吐蕃很可能从来没有攻克龟兹!
安西唐朝古城
龟兹保卫战结局——吐蕃远征军被全歼
关于龟兹保卫战的结局,主要史料依据的是19世纪在外蒙古发现的《九姓回鹘可汗碑》。
这个碑文,记录的是回鹘保义可汗的事迹。
明确了保义可汗的经历,就能确认龟兹的真正历史结局。
关于北庭、安西的最后历史,有两位回鹘可汗非常关键——怀信可汗(795-805在位)和保义可汗(808-820在位)。
怀信可汗,在795年前后击杀了残暴又无能的回鹘大相颉干迦斯,并率军反攻吐蕃,成功收复了北庭地区,包括庭州和西州。
但庭州和西州的收复时间无法确定,估计在795-805年之间。
怀信可汗之子保义可汗,在收复北庭后负责镇守西州,曾率军援救了被吐蕃围攻的安西都护府,时间估计在805-808年之间。
《九姓回鹘可汗碑》的碑文详细记载了保义可汗救援龟兹,与唐朝的安西守军联手,将吐蕃大军一举歼灭。
后吐蕃大军攻围龟兹,天可汗领兵救援。
吐蕃落荒,奔入于术,一时扑灭……(《九姓回鹘可汗碑》碑文)
于术,就是著名的于术守捉城,位于焉耆镇西边七十里。
安西与回鹘联军,在此地将吐蕃大军彻底歼灭,并且一路追击,收复了疏勒镇、焉耆镇。
这一战大约发生在805-808年之间,也就是保义可汗即位前。
所谓郭昕与三千白发唐军,在安西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根本是不存在的!
关于龟兹保卫战的争议
关于这场歼灭战,也有很多争议。
其中有学者声称,回鹘在歼灭吐蕃远征军后,只是打败了吐蕃第一次对龟兹的进攻,随后吐蕃在第二次进攻中又攻陷了龟兹,攻占时间就是808年。
所以,郭昕率三千白发兵全军覆灭故事依然是可能存在的。
然而,这个说法有三个漏洞。
第一,保义可汗在援助龟兹后并没有收兵,而是继续攻击,连续收复了除于阗以外的安西大部分地区,甚至打到了费尔干纳盆地,兵势极盛。
以吐蕃衰退的国力,再加上西域后勤艰难,很难在西域动用大规模兵力,而且是在远征军覆灭的情况下,第二次出动大规模兵力远征几乎不可能。
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已经逐步衰落,基本停止了对外征伐。
第二,保义可汗在808年继位后,北庭、安西多数地区都确认归附在回鹘汗国羽翼之下。
出土的摩尼教赞美词中,曾发现过回鹘廷臣对保义可汗的祝福,这些廷臣就包括了北庭、西州、龟兹、疏勒、拨换、焉耆、温宿等地官员。
第三,龟兹出土文物基本没看到吐蕃进占的痕迹。
出土文物可以说是最好的证据,如果吐蕃军队进占,必然在当地文字和法令上出现重大变化,然而在龟兹并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反观于阗,曾出土过大量吐蕃占领时期的文物,很多文书采用吐蕃文字而且有各种吐蕃军队、官员的记载。
显而易见,龟兹在808年以后陷落于吐蕃,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最大的可能是,安西都护府残余唐军自动归附了回鹘,成为回鹘统治下的自治势力。
另外,唐朝在安史之乱前部署于西域的兵将,最年轻的士兵在公元808年也该有70多岁了。
以中国古人平均不过30-40岁的寿命,一万多人的龟兹守军能剩下三千名70、80岁的老翁,绝对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龟兹最后的唐军,肯定有大量本地出生的新兵。
公元808年以后,北庭和安西的很多地区都归附了回鹘,包括北庭、西州、龟兹、疏勒、拨换、焉耆、温宿等地。
吐蕃的势力,在安西地区仅限于阗等塔里木盆地的南缘一带。
840年回鹘汗国瓦解,842年吐蕃帝国内乱。
随后,部分回鹘人投奔北庭和安西,最后发展为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并且接受了当地的佛教信仰,汉化程度非常高。
这说明,龟兹、西州等地对回鹘人是比较接纳的。
高昌回鹘时期,当地学校都是教授《论语》、《诗经》、《孝经》等中原典籍,只是用胡语习读。
龟兹也在这个时期,成为高昌回鹘的一部分,但可能由于遭遇战火摧残,后来龟兹在9世纪以后的文化大幅衰落,明显不如高昌(西州)等地繁荣。
以上就是龟兹保卫战是如何发生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75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