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终南山古诗词鉴赏 终南山门票如何预约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02 13:20 阅读

  终南山该如何鉴赏,(接 一作: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关于终南山该如何鉴赏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终南山该如何鉴赏的这些相关资料:

终南山该如何鉴赏

终南山该如何鉴赏

  终南山

  王维 〔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接 一作:到)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

  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那些值得观赏的景物,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惟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

  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刚才呈现于眉睫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

  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并不明说,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颈联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

  至于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这样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稀可见。

  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这全景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的千形万态。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对此,清沈德潜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

  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唐诗别裁集》)然而通过玩其语意,我们似乎可以领会更多的东西。

  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山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也不难于言外得之。

  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是怎样发现这一樵夫的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响动,使人循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

  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懂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创作背景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以上就是终南山该如何鉴赏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3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