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何导入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02 12:05 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的这些相关资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

  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以上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如何鉴赏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3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