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该如何赏析,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关于画鹰该如何赏析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画鹰该如何赏析的这些相关资料:
画鹰该如何赏析
画鹰
杜甫 〔唐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
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以上就是画鹰该如何赏析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33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