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羌村三首其三原文及翻译 羌村三首其三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01 11:15 阅读

  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关于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

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唐代〕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还在争斗。

  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赏析

  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于是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

  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诗经》说鸡栖于埘。

  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

  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于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

  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待到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

  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

  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

  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

  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

  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

  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

  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

  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

  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

  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

  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以上就是羌村三首其三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61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