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关于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宋代〕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译文
亲友唱着《阳关三迭》为我送别,眼前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我登上一叶扁舟,只见旌阳山灯火明灭。
我也不过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没有离别的忧伤;倒是满川的风月在替自己愁。
创作背景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黄庭坚由太和知县移监德平镇,便道回乡。
这首诗是离家时所作。
赏析
提起送别诗,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阳关曲。
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代出西域的门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动人的送别诗,写成后广泛流传,被谱成歌曲演唱,称作渭城曲;唱时还要把结尾一句反复重复三遍,所以又称阳关三叠。
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写舟中回望之景。
三、四句转到言情上,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是颇为新奇的。
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
晚上,诗人出行,亲友们聚集江边相送,唱着离别的的阳关曲;诗人登上一叶小舟,顺流东下。
诗组合了各种离别的意象,深沉地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水东流是写他乘舟出行,引出下句一钓舟,但因它紧接阳关一曲送别歌后,就暗示是以东流水表达深长的离情别绪。
对句中的旌阳是指明离别场所,灯火是从水中看岸上,暗示船已离岸渐渐远去。
灯火旌阳一钓舟,使人仿佛见到沉沉夜幕中,一只小船驶离了岸边,在众人的唏嘘中渐渐远去,渲染出浓重的伤感氛围。
乘夜离乡别土,情景如此,人的思想又是如何呢?三、四句因而转到言情上。
诗人在诗中一反常态,故作轻松语,说自己也不过是和平常一样,喝酒喝醉了,没有别离应有的伤悲,倒是满川的风月在替自己愁。
这两句很别致,说自己不愁是假的,诗人离家次数多了,是不是如今识尽愁滋味,不想做出愁态来呢?我自只如常日醉,多多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含有许多苦涩味。
末句的风月替自己愁,这愁就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比写人的愁怨范围和深度增展许多;把多情的风月与浑然沉醉的自身作对比,更为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复杂的心理。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诗话》对这首诗的后两句很不满意。
他认为诗只有写人有意而物无情才是,像黄庭坚另一首《题阳关图》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行人作许悲这样写就很好;这首离别家乡的诗把人写成无情而物有情,就不合情理,此复何理也。
王若虚所说的人有意而物无情,是大多数诗歌表现的手法,如岑参《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黄庭坚作诗,喜欢翻过一层,化臭腐为神奇;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他只知奇语之为诗。
因为他不肯作寻常语,所以在这首诗中,有意不把满川风月写成无情的东西来衬托自己的离情别愁,偏说自己无情而满川风月替人愁。
如此措笔,加深了层次,把无情物说成有情,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而自己只如常日醉貌以无情,实质上成为有意的掩饰,是情到深处反无情的表现,比直接说有情要深沉含蓄得多。
这样的表现手法,前人也多次用过,如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只是前人总是说了人有情而次及景物亦有情,黄庭坚再作变化,说成人无情而物有情而已。
黄庭坚这首诗意新语工,但也有迹可寻。
在此前欧阳修曾有首《别滁》诗云:花光浓烂柳阴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黄诗也许参考过欧诗。
以上就是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4660.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