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身有经世之才,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关于解缙身有经世之才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解缙身有经世之才的这些相关资料:
解缙身有经世之才
野史载,有一位小官员去一富家收税,这富家小姐欲为难这收税之人,遂在门上贴一对联曰:“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谁知这收税的在对联后面各添了三个字,便昂首挺进。及看这对联变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不禁心中叫绝,只是这两人后面是否演绎出那香艳的奇葩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收税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才子解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他的确有才,这种才可不是小聪明,那是一种机智过人,文思敏捷的大才。
大家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丛书有两部,即《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前者在民间是归于大才子纪晓岚,其实,《四库全书》的总编撰是和珅,但和珅因身为史上最大的贪官,所以少有人将这功勋记在他身上,荣誉尽归了这风趣多智的纪晓岚。
而这《永乐大典》却是时任内阁首辅的解缙亲自主持编撰的,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他担任总编撰之时,年仅34岁,可见解缙之才乃旷世奇才,绝对不是对几个对联来卖弄的雕虫小技。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进士出身,曾官至内阁首辅,参预机要事务。他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后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成化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我觉得有两个词用在解缙身上是最为合适的,一是古语“伴君如伴虎”,二是现代语“不作死就不会死”,前者说皇家无情,喜怒无常;后者说自己不懂事, 不知进退;而偏偏这解缙就是个死作之人,一至作到将自己埋在雪堆中,活活冻死。
解缙是神童,他出生书香门第,聪明绝伦,7岁能为文,12岁尽读《四书》《五经》,且贯穿其义理;他读书过目不忘,那后世被人传诵的唐伯虎,考了个乡试第一,就冠了个唐解元的名头让人羡慕,而这解缙不但乡试第一,而且会试也是第一,如果殿试也是第一的话,那可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连中三元”了。他殿试时,如果按文字质量看还真是第一,只是后来的考官认为他的言辞过于激励,如那宋时欧阳修对苏东坡的看法一般,棱角太锐,需要打磨,压一压锐气有利于其成长,于是,就将解缙的名次挪到了第七名,不然,解缙将是中国少有的大三元满贯之人了。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就连老皇帝朱元璋对他都要高看一眼,初入仕时,他常侍奉皇帝左右,深受朱元璋宠爱,以至于朱元璋将其当儿子看待,史载原文为:“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恩渥如此,世之少见,何况在是那寡恩的朱重八手下。于是,第二天解缙便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等等。
朱大皇帝哪见过如此敏捷之才,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他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又得到朱皇帝的一片称赞。
在简介中有一句话叫“无人臣礼”,常言道“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可这解缙倒好,在他眼中,连这皇帝者不是干部;朱皇帝如此看重自己,这解缙便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也许,说他天性本如此可能更合适些,他都不明白君臣有别,有时在同朱元璋对话时,都有讥讽之意,而在对待同朝官员时,不夹枪带棒简直都不会说话了,不过,可能是朱大皇帝对他确实是高看一眼,对他的不敬之罪并没有特别在意,但当朝的官员对他就没那么宽容了。
他年轻气盛,口无遮拦,遇到他认为不对之事那铁定是要出来指点江山的,他指责这个,弹劾那个,甚至为卷入胡惟庸案中的李善长辩诬,这让朱元璋很是不爽,不过,朱大皇帝还是放了他一马,只是将他贬官回乡。其实老朱只是让他远离这险恶的政坛,官场多风险,处事需谨慎,解缙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官场智慧,朱元璋强制他十年之后才能再次入朝为官,认为他还是需要磨砺,让他回去尽心于古人,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了吧。
在家乡一直呆了八年,时值朱元璋逝世,他经好友董伦帮忙向建文帝推荐得以招回南京,出任翰林待诏。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占南京,解缙与那同时的大名士方孝孺不同,他率先出城跪迎新君,“叩马首迎附”得以重用,也是风光一时。这朱棣也是附庸风雅,竭力将自己打造成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听者无所忤”,要求解缙成为直言极谏的魏征,“言者无所畏”,其实,从骨子里这哪是朱棣的本意,不过是个表面文章罢了。然而这在政治上情商极为低下解缙何以识得,他还信以为真了,凭借他那多年养成的才子习气,又犯了口无遮拦的老毛病,把政治当作学术,未免书生气太足了。至于他是如何得罪了朱棣,那就说来话长了,而且事例亦是多多,但最关键的是他在太子的站边上,没有弄清楚朱棣的喜好,坚持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此事朱棣是专门在私下里征求过他的意见,也接受了他的建议,然而,这解缙为了确保太子之地位稳固,不断地在朱棣耳边替太子说好话,而偏偏朱棣又对次子的感觉越来越好,于是认为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关系,对他的恩礼逐渐衰退。
在此期间,他得罪的一众官员便趁机行诬陷事,将一堆地罪名加在了他头上,于是朱棣便将他贬去交趾做参议,这个地方可算是中国最南部的郡县了,也是贬官最远之处,当年唐朝大诗人王勃的父亲就是被贬此地,王勃去探望,在回来时溺海而亡。在那边远之地其实也算是解缙的福分了,天高皇帝远,要是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做做学问写写诗,倒也其乐无穷,但人要倒霉喝水都塞牙,解缙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回京,这时的朱棣正北征蒙古,解缙就去拜见了太子后径直返回。
历代官员私谒太子都是大罪,于是被人检举,朱棣震怒,立即被逮入诏狱,拷打备至,同时还牵连了一大帮人,可能解缙要年轻些,挺了过来,而那些人皆死于狱中。皇家冷血,朱棣将解缙丢进天牢后,自己忙于那不世之武功,弄他那些五征漠北之些面子工程去了,可能早将这位解才子给忘记了。
他在狱中呆了五年,不料有一天,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解缙还在世吗?”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一代才子,惨死雪中,终年47岁。
朱棣对解缙应该还算宽容,只是将其抄家,妻儿宗族全部发配辽东,而没有象当时惯用的灭族之酷刑,也算对得起这解缙了。解缙和方孝孺为同时代才子,都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方孝孺拒不替朱棣写即位诏书而惨遭磔刑;当然,他不写,自有人写,后来写诏书之人便是这解缙了,所以,后世之人对方孝孺是满满地同情和敬仰,而对解缙就有些不耻之意了。
解缙这人吧,如果往好处说,感觉他是不谙世事,不圆滑,还稍稍带点耿直之意,他年少登朝,才大气高,任事直前,有人说他是表里洞达但细细品味的话,却又总有些异样,似乎一辈子都没长大一般。但说起其人品,还是很有点让人瞧不起的地方,朱棣攻入南京之时,他同一帮江西官员去太庙恸哭,高喊着同朱棣不共戴天,要以死殉国,谁知,在哭声未定之时,他却骑了匹快马,猴急猴急去拜见新老板,史载“缙驰谒,成祖甚喜”,其有才无德,表里不一的媚骨之状昭然若揭。
朱棣作为庶出,其母乃高丽进贡来的妃子,实在是没有资格继位大统,这解缙仗着一支秃笔,硬是将这朱老四改为马大脚所生,正宗嫡出,而将朱标改为庶出,以示朱棣本来就应继皇统,这睁眼说瞎话之举,当然也为后世之不耻。时人将他同杨慎,就是那位写有《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杨升庵,以及诗书画字无一不精的徐渭徐文长,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可见他于学问上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以及官方认为,无论从博学才学和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影响来看,解缙最强。
然而他往往在关键之时情商不够用,他是因才受宠,却又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单纯到将皇帝的一句“恩犹父子”鬼话当真,于是,他便指点江山,臧否人物,无所顾忌,最终换来牢狱之灾,冻死雪中,可惜了,解缙。
以上就是解缙身有经世之才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439.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