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三千谋士却败了,就赤壁之战来说,在战略层面上,谋士们能发挥一些作用;而在具体战术层面,主要是武将们的事情。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三千谋士却败了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赤壁之战曹操三千谋士却败了的这些相关资料:
赤壁之战曹操三千谋士却败了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是不是证明曹操的三千谋士顶不上一个诸葛亮?
真实的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关系不大,跟曹操的谋士三千也没啥关系。
就赤壁之战来说,在战略层面上,谋士们能发挥一些作用;而在具体战术层面,主要是武将们的事情。
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这是曹操的顶级谋士荀彧给出的意见,简单说就是打。
河北老袁家都给打没了,那就没啥理由惯着荆州老刘头儿。
此时是公元207年年底。
转过年来的公元208年,曹操就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
同时,派张辽、于禁、乐进驻许都以南,准备南征;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城,牵制西北;自任丞相以集中权力,控制朝堂。
此外,还把政敌孔融宰了,敲打那些不听话的人。
折腾了半年之后,曹操在当年七月正式举兵南征。
而曹操三千谋士的作用,也就到此为止了。
打还是不打?打。
接下来,怎么运筹帷幄、怎么排兵布阵、怎么攻战杀伐,等等这些,就不是谋士们操心的事情,而是曹操和武将们的事情。
谋士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决策环节的战略设计。
刘邦彭城惨败,于是张良下邑奇谋:联合彭越、策反英布、派出韩信。
三言两语定出战略,你刘邦就这么干。
二是执行环节的难题破解。
策反英布,怎么可能办到?英布可是项羽的贴心小棉袄。
但是,谋士随何能做到,这家伙带着二十来个人跑到九江国,一通嘴炮就把英布策反了。
谋士的一张嘴真能抵得上武将的百万兵。
而曹操南征呢?
只需决策环节的战略设计,因为战术环节没有难题。
而且,这个战略设计既不是简答题也不是选择题,而是判断题,即打还是不打,以及是马上打还是等等再打。
荀彧这个顶级谋士已经给出建议,那就是打。
至于怎么打,就真心不用谋士们操心了。
因为曹操人多地盘大,刘表和孙权人少地盘小。
在当时,曹操名义上控制了八州一部,刘表仅控制了一个荆州(首郡南阳还在曹操手中),孙权仅有江东六郡。
所以,曹操南征就是大人打小孩儿。
这种局面,打得过,属于正常操作;打不过,属于顺风翻盘。
这是曹操的谋士们。
只要决策定下,那就可以统统靠边站。
那诸葛亮呢?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才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也就是所谓的军师。
但这个军师,还不是参谋长的角色,而是在干后勤部长的活儿,帮着刘备调配长沙、桂阳、零陵这三个郡的粮草,武陵郡由刘备直接控制。
所以,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不上刘备的军师。
就谋士来说,诸葛亮的地位起不到决定作用。
但诸葛亮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力强,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二是人脉广,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当官。
所以,诸葛亮在决策环节,提出了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战略设计;而在执行环节,则代表刘备阵营直接操作了孙刘之间的联盟合作。
因此,诸葛亮虽然地位不高,却成为刘备阵营在赤壁之战的首席军师。
但是,他仅仅是刘备阵营的首席军师。
孙刘两家虽然联合作战,但没有一个联军司令部,因为两家各打各的、互不统属。
刘备管不了老孙家的周瑜,孙权也管不了老刘家的关羽。
孙刘联军没有首席军师,甚至说不上联军,而只能说合作或联盟。
既然是这样,那诸葛亮的谋士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他仅是充当了一个中间协调人的角色。
但是,孙刘联盟以及联军的首席协调人,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
鲁肃是一个狠角色。
曹操七月南征、刘表八月去世,荆州群龙无首。
这时候,鲁肃立即毛遂自荐要前往荆州吊唁刘表。
刘表和曹操的关系不好,互相都在背后使小动作。
但孙权和刘表的关系更不好,孙权老爹孙坚就是被刘表部将黄祖搞死的。
所以,鲁肃代表孙权集团吊唁刘表,纯属扯淡。
那他跑到荆州干什么?
就一件事:鼓动刘备对抗曹操,你刘备放心大胆得干,我们老孙家百分之百的支持你。
鲁肃为什么不去鼓动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琮和刘琦就是一对儿小屁孩,在刘备这个老江湖面前啥也不是。
但是,老江湖刘备却被小屁孩给摆了一道。
刘琮领兵驻扎襄阳、刘备领兵退至樊城。
这俩城一个在汉水以南、一个在汉水以北,本可互为支援、对抗曹军。
但是,刘琮竟直接向曹操投降了,关键是还没提前通知刘备。
所以,刘备只能要多狼狈有多狼狈地赶紧逃跑。
刘琮投降、刘备逃跑,那鲁肃怎么办?
鲁肃走到夏口的时候,曹操已经进军荆州,根本不给他鼓动刘备的机会,曹孟德直接开打。
鲁肃走到江陵的时候,曹操已经收降刘琮、赶跑刘备,曹孟德完全打乱了鲁肃的战略设计。
但鲁肃不到黄河心不死,继续向北找刘备,直到长坂才算遇到刘备。
刘备刚刚吃了一场败仗,而且败得特别惨,比当年刘邦彭城惨败还要惨。
直到这个时候,鲁肃才有机会鼓动刘备对抗曹操,也才初步建立了孙刘联盟。
所以,鲁肃是孙刘联盟或孙刘联军的总协调人。
孙刘联盟的决策,是鲁肃第一个提出来的,不是诸葛亮。
孙刘联盟的执行,也是鲁肃千辛万苦搭上的线,也不是诸葛亮。
在刘备军中,鲁肃见到了诸葛亮,而且主动跟诸葛亮攀关系说:我与令兄子瑜(诸葛瑾)关系特别铁。
这之后,诸葛亮才跟鲁肃推心置腹,一起操作孙刘联盟。
所以,鲁肃是孙刘联盟的总协调人,而诸葛亮是鲁肃这个总协调人的助手。
但是,作为刘备集团的协调代表,诸葛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诸葛亮之前,已经有两个人力主孙权抗曹。
第一个是鲁肃,鲁肃这家伙一直在鼓动孙权当皇帝,他都没把大汉朝放在眼里,那就别提曹孟德了。
第二个是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在周瑜眼里,曹操必须是个反派角色,所以主公孙权就要勇者斗恶龙。
诸葛亮是第三个,那他起到了什么作用?
他让孙权最终下了决心。
鲁肃和周瑜都没见识过曹操的南征大军,但诸葛亮见识过。
所以,孙权向诸葛亮询问前线形势。
诸葛亮直言相告:曹孟德猛得逆天、刘豫州败得狼狈。
于是,孙权接着问诸葛亮的意见,也就是自己该怎么办?诸葛亮给了他三个选择:
一是死磕到底,即以江东六郡对抗曹操的八州一部,而要死磕,那就早点儿死磕;
二是直接投降,自问力量不足,那就按兵不动,然后封存甲胄,静待曹操接收;
三是骑墙观望,这是最不可取的,一面整军备战、一面表面服从,曹操肯定会把孙权往死里收拾。
然后,孙权接着问刘备的打算,也就是刘备是死磕还是投降。
这时候,诸葛亮开始激将了,说我家刘豫州是盖世英雄,只能死磕到底,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绝不向曹操投降。
诸葛亮的这句话,相当气人。
你家刘豫州是大英雄,那我孙权难道不是大英雄吗?于是,孙权不再犹豫,下决心与刘备合作、共同抗曹。
这就是诸葛亮发挥的作用。
他帮助孙权下了最后决心。
但这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其实,孙权早就下了决心,只是犹豫不决,内部阵营里支持他的人太少。
要对抗曹操这种级别的敌人,自己一个人死磕到底没用,必须争取整个集团的集体支持。
但是,孙权集团的首席谋臣张昭却力主投降。
这时候还怎么玩?
所以,只有等鲁肃和周瑜这两个少壮派站出来说话,跟他一起搞配合才能凝聚意志。
而诸葛亮这个外臣,又从外部搞了一下刺激,孙权集团才能更加精诚合作,而孙刘联盟也才能正式落地。
所以,诸葛亮即便发挥了作用,也仅是作为鲁肃这个总协调人的助手在发挥作用。
孙刘联盟能够实现,第一功要记到鲁肃头上。
而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协调代表,他的突出作用是帮助孙权下了最后决心:不再迟疑、准备打仗。
那赤壁之战呢?在这场大战争中,诸葛亮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首先,没有草船借箭的事。
如果孙权集团连箭都没有备齐,那还打什么仗?直接投降算了。
其次,没有借东风的事,黄盖的火船从长江南岸冲向长江北岸,主要是靠水力,而不是风力,即从西南向东北冲。
第三,没有三气周瑜的事,孙刘两家即便加在一起也未必打得过曹操,遭遇火攻、赶上瘟疫,曹操才被打败,这时候再闹内部矛盾,两家很可能会被曹操一套技能带走。
第四,周瑜也没有害过诸葛亮,诸葛亮比周瑜小七岁,在周瑜面前已经可以算晚辈后生了,周瑜周公瑾的气量没有那么小。
这里面,最不地道也是最鸡贼的,当属刘备。
趁孙权集团一个没留神,刘备就把荆州南北四郡抢了。
但是,荆州是大汉朝廷的荆州,既不是曹操的、也不是孙权的,还不是刘表的。
所以,大汉皇叔刘备,再顶着前任州牧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去收复荆州四郡,这也没啥可说的。
但这事在孙权看来,肯定认为刘备不够意思。
我们三万主力精锐、你们两万辅助残兵,结果却抢了四郡这块大肥肉,这还有天理吗?
接着刘备又搞了一套神操作,直接晃瞎了孙权的眼睛。
中原诸侯的一贯把戏,是互相上表搞推荐。
比如,袁绍向朝廷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但朝廷不批咋办?当时的朝廷,控制在董卓手中,董卓有足够的理由不批。
但没关系,你朝廷爱批不批,我袁绍上表推荐了,那曹操就是东郡太守。
这套把戏已经被中原诸侯玩得炉火纯青。
而此时的刘备更神奇,他也不指望孙权上表推荐自己,更不指望曹操上表推荐自己,而是直接在荆州搞了公推直选,刘琦的部下、刘备的部下,两伙人加在一起,这就是荆州民意,然后一致推举刘备为荆州牧。
再后,连上表这步都可能省了,即不再请示曹操控制的许都朝廷,刘备瞬间成了荆州牧。
你这个操作,让孙权情何以堪?孙刘矛盾的种子,也就在这时候种下了。
不是说曹操打孙刘就是大人打小孩儿吗?那赤壁之战怎么还打输了?
战争充满不确定性。
你根本不能搞事前推理,而只能做事后总结。
就事后总结来说,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曹操老了,思想僵化,还在用汉末乱世的思维来评估孙权集团。
当时曹操53岁,张昭52岁,这基本算同龄人。
所以,曹操一招降,张昭就投降,这两个人的思维是同频的。
在汉末乱世,此种招降纳叛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关键是曹孟德已经把这套手段玩得神乎其神。
张绣把曹操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给搞死了,但张绣后来投降,曹操仍旧笑纳,而且还跟张绣联姻。
但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对手呢?鲁肃36岁、周瑜33岁、孙权26岁、诸葛亮27岁。
这些人跟曹操完全不在一个时代。
在汉末乱世,大家说投降就投降,可以不说投降曹操,而说投降大汉朝,这没啥丢人的。
但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与曹操差了一辈人的孙权、鲁肃等人,既对大汉朝没有感情又不相信招降纳叛的老套路。
所以,曹操是虚张声势准备招降纳叛,而孙权却是磨刀霍霍准备死磕。
结果怎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曹操轻敌了,根本没把刘备和孙权放在眼里,主要是没把孙权放在眼里。
在曹操看来,刘备是个老江湖。
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刘英雄总是被曹英雄打成狗熊。
所以,曹操就不可能真心看得起刘备。
老江湖刘备不行,那孙权呢?就是一个还没出校门的高中生。
所以,对于赤壁之战,曹操没有一个端正的态度。
人家孙刘联军都不成功则成仁了,而你曹操在干嘛?横槊赋诗而对酒当歌。
曹操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潇洒,难道唱歌就不行吗?唱歌可以,但主力战将呢?跟随曹操出征赤壁的,主要有曹仁、乐进,这两个算是有点名气;其他就是曹纯、李通、满宠以及刘表旧部文聘,这些人上不了台面。
而真正的超一流战将,如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张辽、李典、臧霸,全都没来。
横槊赋诗不算轻敌,但战将阵容肯定算轻敌了。
没有这些超一流的战将,军队只能交给二流战将来指挥。
而二流战将完全镇不住场子,也搞不定战场上的变化莫测。
三是曹操的实力被虚夸了,本来就想兵不血刃定长江,所以根本没有打硬仗的准备。
号称80万大军,实际只有20万。
而参加赤壁之战的,主要是曹操的西路兵团,应该是8万人。
不是还有刘琮投降的水军吗?这伙人能乖乖投降不闹事,然后搞点儿运输就行了,曹操还能指望降兵降将卖命杀敌吗?所以,曹操的8万军队仍旧以陆军为主,打不了水战。
玄武池里练出来的水兵,也应付不了长江的风高浪急。
而孙刘联军呢?孙权让周瑜带来了3万,刘备和刘琦两部加在一起能有5万。
关键是这些军队,主要以水军为主。
8万对5万,还主要是陆军对水军,两相对比,曹操不占优势。
所以,曹操打不过孙刘联军,也就无可厚非。
因此,赤壁之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
首先是曹操自己,思想上太僵化、战略上太轻敌,实力也被严重夸张。
曹操根本不是来攻坚克难的,而是来招降纳叛的。
其次是孙权集团,整个孙权集团精锐尽出,孙权亲自挂帅,周瑜、程普领衔担当,韩当、黄盖、凌统、吕范、周泰、甘宁、丁奉、吕蒙,随便拉出一个都是能出列传的狠角色。
第三是刘备集团,打辅助打得也很给力,刘备身先士卒,而关羽、张飞、赵云更是寸步不离,辅助都是主力的牌面和斗志。
而孙刘联盟的枢纽是鲁肃,作为孙权集团的代表鲁肃,其与刘备集团的联系枢纽,是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的作用不如鲁肃。
最后总结:
谋士的确能发挥决策千里之外的作用,但谋士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夸大。
赤壁之战的结果,跟谋士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就曹操一方来说,主要问题出在曹操这位主公身上;就孙刘联盟来说,主要功绩要记在鲁肃和周瑜身上。
而就谋士的作用来说,曹操阵营的谋士们已经发挥了他们应该发挥的作用,即趁着北方平定、南方胆寒的窗口期发动一次南征。
这个决策无可厚非。
至于如何执行,那主要靠曹操和武将们的事情。
因为实力不成比例,没有需要破解的执行难题。
而孙权和刘备集团的谋士,就要头疼一些。
一是决策环节的摇摆,打还是降,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二是执行环节的落地,怎么跟荆州联盟、怎么跟刘备同仇敌忾,也是必须认真筹谋的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鲁肃的作用最大,他是孙刘联盟的总协调人;诸葛亮的作用关键,他是刘备集团的协调枢纽。
所以,曹操的三千谋士未必差,他们尽职且尽责了;诸葛亮也没多强,他只是在关键节点和关键地方发挥了关键作用,却说不上孙刘联盟的首功。
联盟得以落地的首功要记在鲁肃身上。
以上就是赤壁之战曹操三千谋士却败了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78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