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25 12:51 阅读

  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但世事复杂,人心难测,昔日之挚友,今日之政敌,救命恩人转眼成寇仇,最好的朋友也许变成最可怕的敌人,苏轼和章惇的交往就是这样,跌宕起伏,善恶相杂,爱恨交织,高潮起伏,錯综复杂,令后人论争不断,曲說丛出,扼腕叹息。

  关于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的这些相关资料:

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

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

  苏轼与章惇都是一時人杰,名显当世。

  然而,由于两人性格不同,决定了两人在北宋党争中选择了不同立场,从而由朋友变成了政敌。

  苏轼是一代文豪,旷世奇才,学识渊博,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章惇个性豪俊,博学善文,出將入相,多谋善断,文武兼备,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意欲开疆辟土,建功立业。

  苏轼与章惇年轻时就结为挚友,携手走天下,煮酒论诗文,关系非常融洽。

  但世事复杂,人心难测,昔日之挚友,今日之政敌,救命恩人转眼成寇仇,最好的朋友也许变成最可怕的敌人,苏轼和章惇的交往就是这样,跌宕起伏,善恶相杂,爱恨交织,高潮起伏,錯综复杂,令后人论争不断,曲說丛出,扼腕叹息。

  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章惇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

  同榜的还有章惇的侄子章衡,成绩好于其叔。

  章惇自视甚高,现在却名列其侄之后,觉得是非常羞辱的事情,所以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是等到下一科考中,才进入仕途。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授大理评事(七品待遇)、签书凤翔府判官(府州副职幕僚);章惇任商洛令(县官),同在陕西作地方官。

  两人风华正茂,才情相当,意气相投,开始结积交往,在交往中能够推心置腹,颇为融洽。

  有一次,两人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边面临万丈悬崖。

  章惇请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字留念,苏轼连说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苏轼、章惇来此章惇上来后,苏轼拍章惇的背说:你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

  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拿自己的性命来拼的人,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

  章惇大笑。

  后来章惇的所作所为,印证了苏轼当时的预言,可见苏轼眼光之独到。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所写诗文受人构陷,涉嫌诽谤朝廷,讽刺新法,被逮捕治罪。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案件审理期间,一群跳梁小丑绞尽脑汁,搜集资料,罗织罪名,想致苏轼于死地,进而一网打尽旧党骨干。

  一天,副宰相王珪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

  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王珪拿着诗稿,对神宗说:苏轼确有造反的想法啊!神宗问:怎么看出来的?王珪说:您看苏轼写的这诗吧。

  明明陛下您犹如飞龙在天,而苏轼与陛下合不来,反求知音于地底之蛰龙,这不是明摆着有反心吗?神宗没有被他忽悠,客观地说:不能这么断章取义,胡乱比附吧。

  他尽管去吟咏他的桧树好了,干我何事?

  这时候,在一旁的章惇虽然是新法的支持者,但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冷冷地说:要是照王相爷的办法来如此解读诗文,恐怕人人都有罪!

  王巩《闻见近录》云:苏子瞻在黄州,上数欲用之,王珪辄曰:轼尝有‘此心惟有蛰龙知’之句,陛下飞龙在天而不敬,乃反求知蛰龙乎?章子厚曰: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

  上曰: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等到退朝后,章惇就质问王珪:你想害死苏轼的全家吗?王珪不大好意思搪塞道:这是舒亶他们要我这么讲的。

  章惇不顾身在朝堂,站在宫殿外的台阶上,大声质问王珪:难道舒亶的口水你也能吃吗?

  苏轼被贬黄州后,只有虚职。

  此时章惇已经干到了副相的位子,还写信规劝苏轼,苏轼回函中有这样的句子,平时惟子厚与子由(苏辙字)极口见戒,反复甚苦。

  (见《与章子厚书》)

  苏轼与章惇虽属不同阵营,政见不同,但此时的章惇尚能守护道德良知,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给苏轼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

  苏辙上《乞罢章惇知枢密院状》,章惇被黜出外郡,从此他怀恨在心,一心伺机报复。

  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宣仁太后逝世,哲宗亲政。

  由于宣仁太后倾向于旧党稳重的政策,所以哲宗经常被旧党人士所忽略,这引起了哲宗的厌恶,以至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标准的首席宰相,登上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权力之巅。

  这时的他,忘记了道德良知,肆其私欲,对元祐年间旧党诸臣等持不同政见者进行疯狂报复,生者流窜,死者追贬夺谥,手段之毒辣残忍,后来无出其右。

  苏轼也成了章惇重点打击的对象,于绍圣元年被贬往南海之滨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

  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

  在惠州,苏轼处世豁达,随遇而安,苦中作乐,他曾写过一首《纵笔》诗以自娱,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诗歌描写自己在春风中酣美睡眠的情景。

  这首诗传到京师,章惇恼羞成怒,道:苏子瞻竟然如此逍遥快活!。

  他决意要把苏轼往死里整,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指使吏部一纸令下,把苏轼贬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南儋州。

  那里更加荒僻,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瘴雨蛮风,九死一生。

  宋太祖曾立下祖训: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得诛杀大臣。

  被贬海南,是仅次于死刑的处罚。

  可见章惇对于苏轼嫉恨之深,已经没有丝毫的朋友之情了。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赵佶即皇帝位。

  次年,开始赦免元祐大臣,苏轼被批准返回大陆,结束了儋州三年的贬谪生涯。

  苏轼原以为这辈子就可能终老海南了,没想到还有平反的这一天。

  天道公允,造化弄人。

  苏轼遇赦复官之时,正是章惇被贬流放之日。

  宋徽宗即位,以章惇曾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

  章惇被罢相后,改任越州知州,在赴任途中即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后来再贬往岭南为雷州司户参军。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改为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后又移来移去,先到越州,后又湖州。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苏轼北归,一路受到热情的款待,有的是他朋友,有的慕其文名。

  路经靖江的时候,许多文人朋友都来拜见他,章惇的儿子章援却没有来。

  当年苏轼作为主考官,亲点第一名录取章援,按照当时的传统,章援当为苏轼之门生。

  章援感觉到苏轼可能会再次当政,就怕苏轼以其父之道报复,于是给苏轼写了一封信,很委婉,意思是说辅佐君王的人,一言之微,足以决定他人之命运。

  章惇对苏轼的迫害可谓凶残至极,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但苏轼却胸襟豁达,丝毫不计前嫌。

  苏轼给章援回信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

  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十四日。

  并写下药方请其转送章惇,希望章惇能保养身体,争取朝廷宽大处理,能够顺利北还!

  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伟大的人格!这种崇高的精神,足可光耀千秋,令世人景仰!反观章惇,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恃权报怨,心狠手辣。

  千年以来,一直受后人诟病。

  北宋党争,苏、章在从朋友到政敌的转变中,人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竟能泯灭人的理性,从而制造人间灾难?!

  以上就是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13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