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是什么,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关于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是什么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岑参 〔唐代〕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译文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仲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赏析
诗歌一开头就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
诗人十五隐于高阳,二十献书厥下(《感旧赋》),自开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时已九年。
弃鱼钓,说自己决心出仕,十载举其成数说于谓时间之长。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两句概括了十载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经历,包含着屡遭挫折,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的感叹。
以上四句语意回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以颇为沉重的情调引起全诗。
次四句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心情。
诗人在秋日辞京远行,一路唯见寒霜遍地,这景物衬托了诗人失意时的心灰意冷。
在归程中,诗人特别突出昨夜之梦来加以描写,借以表现对故山的留恋,而故山却是惠草色已黄。
如同鹅鶬昨夜鸡,蕙草色已陈(《暮秋山行》),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诗句一样,表现出岁月已晚,宿愿难酬的叹息,也反映出进退两难的心境。
诗的以下八句承上继续写归程,而扣应题目至大梁,写到大梁后所见。
诗人选定薄暮这一时间,有可能是写实,但也有以薄暮景色衬托沉重心情的用意。
仲秋萧条景一句对大梁所见作了总的概括。
以下便选择一些典型景物来写这样一个秋日薄暮的萧条景:南飞的鸿雁,阴暗的郊野,秋风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落凄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两句用极自然的语言极平常的形象,勾划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环境诗人焦虑郁闷,百感交集的情怀通过这幅图景含蓄地烘托出来。
诗的最后四句,称赞故友声名,赠玉壶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呼应题目奇字。
诗人西去长安干谒,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
此间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对此有所抒发,如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如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诗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
从表现上说,这篇作品与上引诗句一样,多以景习情,显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
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为诗人离长安东行至大梁后的寄赠之作,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八月。
以上就是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074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