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和魏国、赵国一样,韩国君主的先祖,曾是晋国的卿大夫。
关于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这些相关资料:
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因为种种原因,几乎都有迁都的情况。
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国,曾经定都安邑,后来迁都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再比如赵国这一诸侯国,在定都邯郸之前,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定都。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韩国,和魏国、赵国一起瓜分了晋国,所以并称了三晋。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在近200年内,先后四次迁都呢?
一、从韩原迁往平阳
首先,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和魏国、赵国一样,韩国君主的先祖,曾是晋国的卿大夫。
在周朝时期,卿大夫拥有自己的封地。
对于韩氏来说,被晋国分封到韩原(今陕西韩城),这可以视为韩国的第一个都城。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已经没有实权了,类似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只能说是一个傀儡君主了。
在此基础上,韩氏需要和魏氏、赵氏等卿大夫争夺晋国的城池。
对于韩原这一都城来说,在地理位置上偏向于秦国,也即不在晋国的核心区域。
众所周知,晋国的核心区域,在今山西省一带,山西省的简称也是晋。
因此,韩氏选择将都城从韩原迁往平阳。
在春秋战国时期,平阳这一城池,主要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平阳依山傍水,又靠近晋国的核心区域,十分有利于跟赵氏、魏氏抢夺资源。
在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不止魏氏、韩氏、赵氏这三家,所以,韩氏的这一迁都,不仅能够争抢资源,也有助于提升自己在晋国内部的地位,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下出局。
二、从平阳迁往宜阳
公元前424年前后,也即三家分晋的过程中,韩国将都城从平阳前往宜阳,宜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相对于平阳,宜阳地处中原的核心区域。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是因为晋阳之战后,伴随着智氏的灭亡,晋国内部已经形成了魏赵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换而言之,晋国被彻底瓜分,已经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韩国的当务之急,已经不是争夺晋国的城池,而是尽快逐鹿中原,在中原的核心区域,也即今河南省一带站稳脚跟。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今河南省一带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就东迁洛邑,也即迁都到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所以,韩国也选择迁都到这一区域,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人口,吸引更多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韩国后来不在宜阳定都了,不过,宜阳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秦国和韩国就爆发了宜阳之战。
宜阳之战中,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
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三、从宜阳迁往阳翟
到了公元前408年前后,韩国再一次迁都,这一次是将都城从宜阳迁往了阳翟(今河南禹州)。
对于阳翟这座城池来说,地处伏牛山脉和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贯穿其中,这无疑是适合定都的地方。
在古代历史上,很多朝代都选择定都在靠近河流的地方,这不仅是为了获得水源,也是河流附近的农业条件比较好。
在战国时期,韩国之所以迁都阳翟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是因为早在夏朝时期,阳翟就曾是都城,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相对于其他城池,阳翟是比较繁华的。
另一方面,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因为阳翟靠近郑国,在战国初期,韩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吞并旁边的郑国。
韩灭郑之战是战国时期一次重大的兼并战争,韩国通过多次进攻消灭了具有悠久历史的郑国,国力迅速上升,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当时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因而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对此,韩国只要消灭郑国,扩大自己的疆域,这样才能奠定自己战国七雄之一的地位。
反之,如果韩国无法吞并郑国,也很难继续和秦国、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相抗衡。
四、从阳翟迁往新郑
最后,根据史料的记载,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
公元前377年韩哀侯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韩灭郑之战最终以郑国灭亡为结果结束。
对于韩国来说,在消灭郑国之后,将都城从阳翟迁往新郑,也即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一带。
按照介绍,新郑市地处秦岭纬向构造东端,处于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
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地貌。
山地和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西部,系嵩山山脉的东部边缘,主要由陉山、具茨山、泰山、梅山、山包嶂山等山地丘陵组成。
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阳翟,新郑作为都城,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
况且,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长期定都在新郑一带,这让新郑这座城池的人口比较密集,农业、手工业也比较发达。
从这一角度来看,新郑作为都城的条件更加优越,所以韩国最终选择定都新郑。
总的来说,在200年左右的时间内,韩国先后四次迁都,从而和魏国、赵国、齐国、楚国、秦国、燕国等诸侯国相抗衡。
对此,你怎么看呢?
以上就是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93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