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
关于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勇武绝伦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勇武绝伦的这些相关资料:
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勇武绝伦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
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擅长骑射,勇武绝伦。
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
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
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 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 ,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驻守泾州,防御吐蕃进攻。
贞元三年(787年),册封太尉兼中书令,管理尚书省事务。
九年(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配飨唐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晟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
他身高六尺,勇武绝伦,善于骑射,曾一箭射杀吐蕃猛将,名扬军中。
屡建边功
广德元年(763年),李晟被凤翔节度使高升召入凤翔军,补任为列将。
他平定叠州羌、宕州连狂羌叛乱,累功升至左羽林大将军。
后来,李晟又讨平党项羌,因功加授特进、光禄卿,不久又改授太常卿。
大历四年(769年),吐蕃进犯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
李晟时为凤翔右军都将,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关(在今陕西陇县西),直奔临洮。
他屠灭吐蕃定秦堡(在今甘肃临潭),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大历八年(773年),凤翔节度使马璘被吐蕃军围困于盐仓(在今甘肃泾川西北)。
李晟率部横击吐蕃,在乱军之中救出马璘,因功获封合川郡王。
他威名远振,引起马璘的忌惮,被遣入京中为宿卫,担任右神策军都将。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剑南节度使崔宁入京朝觐。
吐蕃、南诏联军趁机进犯剑南,蜀中震动。
唐德宗任命李晟为太子宾客,命他率神策军四千人,与左金吾卫大将军曲环所率的五千范阳军一同援救剑南。
李晟取道漏天(在今四川雅安)、连取飞越、肃宁等城,横渡大渡河,击破吐蕃军,斩首一千余级。
吐蕃退走。
此时,曲环所部在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进克维州、茂州。
李晟穷追吐蕃军至大渡河外,与各路唐军会合,大败蕃诏联军,斩首六千级,俘获敌军颇多。
蕃诏联军有近十万人被困山谷,因饥寒坠崖而死。
征战河朔
建中二年(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叛乱,兵围临洺(治今河北永年)。
李晟被任命为神策军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临洺。
他在双冈(在今河北邯郸西北)大败魏军杨朝光部,并乘胜追击,与田悦战于临洺。
当时战况激烈,唐军各部皆退却。
李晟率部冲锋,踏着坚冰渡过洺水,横击魏军,使得唐军重新振作,合力击破田悦。
建中三年(782年),李晟又在洹水击破田悦,乘胜进军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因功被授为左散骑常侍、魏府左司马。
当时,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因不满朝廷封赏,遂与田悦勾结,并率军围困赵州(今河北赵县)。
李晟建议联合义武节度使张孝忠,合兵攻打范阳(今北京),以迫使王武俊从赵州撤军。
唐德宗允其所请,将莫仁擢、赵光铣、杜季泚等禁军将领调拨至李晟麾下,并加授李晟为御史大夫。
李晟领军北进,果然逼得王武俊撤军退走。
建中四年(783年),李晟联合义武军,将幽州将领郑景济围困于清苑(今河北保定),并掘水灌城。
田悦、王武俊纷纷派军来援,但都被李晟击败。
朱滔又亲自来援,并以大军包围李晟所部。
李晟内攻郑景济,外抗朱滔,与敌军相持数月。
后来,李晟重病卧床。
部将共议,决定从清苑撤离,退保定州。
朱滔惮于李晟威名,也不敢派兵追击。
讨平泾乱
回师勤王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逃奔奉天(治今陕西乾县),史称泾原兵变。
当时,李晟已经病愈,正欲再次挥师北进,却接到诏令,让他回师勤王。
张孝忠因义武军正陷于朱滔、王武俊威胁之下,不肯让李晟率军离去。
李晟留下儿子李凭为质,又解下玉带贿赂张孝忠的亲信,方得带兵西归。
不久,李晟兵至渭北,驻军于东渭桥(在今陕西西安东北),被拜为检校工部尚书、神策行营节度使。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李晟以战败之罪,斩杀神策军将领刘德信,兼并其部队。
当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自河北前来勤王,驻军于咸阳。
他担心李晟独当一面会分去自己的功劳,便奏请朝廷,表示要与李晟合兵一处。
朝廷命李晟移营。
李晟遂率部转移至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与李怀光合营。
但李怀光却迟迟不肯进兵。
李晟请李怀光出兵收复长安,并请命率部担任前锋,却被李怀光拒绝。
智对李怀光
李怀光上奏皇帝道:神策军给养赏赐比地方部队优厚,军中非常不满,我没法解释。
唐德宗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李怀光营中安抚,并与李晟一同商讨军粮供给之事。
李怀光想要李晟自己请求减少粮食供给,使他失去士兵的拥护,于是道:军饷和赏赐不平等,军队怎么打仗?陆贽多次用眼色暗示李晟,李晟回答道:您是元帅,全权处置军政事务,我只领一支部队,听从您的命令,至于增减军饷的事,您看着办。
李怀光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李怀光驻军咸阳八十余日,以等待战机为借口,始终不肯出兵,暗中勾结朱泚,反叛迹象逐渐暴露。
李晟害怕自己的部队被李怀光吞并,上奏皇帝道:应先采取措施应变,请调偏将赵光铣、唐良臣、张彧为洋、利、剑三州刺史,各自领兵守卫,保证关中与四川的交通畅通。
朝廷没有回音。
此时,吐蕃欲助朝廷消灭朱泚,德宗打算督战咸阳。
李怀光认为皇帝要夺他兵权,图谋更加急迫。
不久,李晟以有诏令为名,移军东渭桥,脱离李怀光。
几日后,李怀光吞并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的军队。
唐德宗逃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因骆谷道路狭窄,粮食供应困难。
德宗很后悔没有听从李晟的建议,又担心地问浑瑊道:李晟兵力孤绝,能打胜吗?浑瑊道:李晟秉性忠义正直,意志不可动摇,我预料他一定能打败叛军。
德宗方才安心,并晋升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晟接受任命时,边拜边哭道:京师是国家的根本,如果大家都不肯进兵,谁能收复它呢?于是修理衣甲武器,加高城墙,挖深濠沟,筹划收复京师。
此时,李晟率领孤军处于朱泚与李怀光之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处境极为险恶。
李晟一方面谦词厚币,假装对李怀光诚心诚意;另一方面,又命张彧代理京兆少尹,征调京城周围的赋税。
李晟集合全军训话道:国家多难,皇帝流亡,目睹危难,为节义而死,是我们份内的事。
你们此时不杀匪首,立功博取富贵,就不是英雄豪杰!三军将士皆愿效死命。
同时,骆元光统领的华州军、尚可孤统领的神策军,以及戴休颜统领的奉天军、韩游瑰统领的邠宁军,都接受李晟指挥。
克复京师
此时,李怀光方才恐惧。
李晟写信公开斥责他,让他打败朱泚立功赎罪。
李怀光不听,又害怕李晟的袭击,于是逃奔河中。
不久,李晟兼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
这时,唐德宗欲西去成都,李晟却认为皇帝应留在梁汉之地,以安天下人心。
784年(兴元元年)四月,李晟被加封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
当时,李晟与许多神策军将领的家属都在长安城中被朱泚当作人质。
有人提起此事,李晟流泪道:怎么能顾惜自己的家庭呢?此外,李晟与部下一起同甘共苦,以忠义和情谊激发军心,全军始终没有怨言。
李晟领兵攻打长安通化门,叛军不敢出战。
次日,李晟集合将领们询问如何攻取长安。
众将都要求先攻外城,然后扫清皇宫里的敌人。
李晟却认为:叛军若设伏兵与我巷战,居民会喧闹溃散。
叛贼的精锐士兵集中在皇苑中,直接进攻这里,是挖他的心腹要害,想逃跑都来不及!于是从东渭桥移营到光泰门,以大军直逼都城,大败朱泚部将张庭芝、李希倩。
当时华州军营在北边,兵力较少,叛军集中进攻。
李晟率精兵前去援救,两破敌军,乘胜进入光泰门。
叛军逃奔白华,叛军哭声整夜不停。
次日,李晟再次出兵。
众将都请求等西部军队来到再夹攻,李晟道:叛军已经失败,应该乘胜消灭。
如果等候西边的部队,这会给他们再起的机会,对我们没有好处。
于是把全军召集到光泰门,令王佖、李演率领骑兵,史万顷率领步兵,进抵皇苑北面。
李晟派人先在夜里拆毁二百步长的皇苑围墙,作为进兵通道,等到李演等人来到时,叛军已经用栅栏堵住。
李晟怒叱诸将道:怎敢如此放纵敌人,我当先杀了你们!史万顷害怕,率领其部众首先冲进,拔去栅栏攻入皇城,王佖带领骑兵跟随其后进击,叛军大败。
官军分路前进,姚令言率领叛军仍在顽抗。
李晟命令决胜军使唐良臣率领步骑兵进逼,且战且进,到了白华门,叛军有数千骑兵出现于官军的后面,李晟率领一百多骑兵回身抵御,左右的人呼喊:相公(李晟)来了!叛军都惊恐逃散。
朱泚率领败兵逃离长安,李晟派遣兵马使田子奇追击,其余叛军相继投降。
李晟驻军在含元殿前,住在右金吾卫驻所,并命长安、万年县令,分头慰问居民,军队秋毫无犯。
住在远处街坊的居民,过了一夜才知道朝廷的军队已经进城。
次日,李晟屯兵安国寺,斩杀跟随朱泚叛乱的人,表彰坚贞不屈者,并要求赦免被迫从贼的人。
加官进爵
捷报传到梁州,德宗流泪不止。
群臣前来祝贺,道:李晟荡平凶恶的叛贼,但市场摊铺没有移散,宗庙没有惊动,长安居民未受惊扰,即使是三代时用兵,也不能超过他。
皇帝说:上天生下李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哪里是我一人的福气呢?封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一千户。
李晟派大将吴诜到宝鸡清理道路,并请求亲自去迎接和保卫皇帝车驾,德宗没有答应。
德宗从梁州回来,李晟身穿甲胄在三桥迎接皇帝,德宗停马慰劳他。
李晟两次跪拜叩头,向皇帝祝贺,又道:陛下的臣子,不能很快消灭叛贼,致使陛下两次流亡,是我不称职的罪过,请定我的死罪。
拜伏在道路的左边,德宗感动得掩面流泪,命给事中齐映扶起他,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又赐他府宅、良田、园林等。
李晟进府宅时,京兆尹设帷帐,教坊奏乐作为前导,皇帝命令将相送他回家。
德宗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给李晟。
防御吐蕃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
于是,德宗命李晟兼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进驻泾州。
当时宦官尹元贞持符节巡视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擅自到河中抚慰李怀光。
李晟上表弹劾尹元贞假借皇帝命令,想为叛乱的元凶开脱罪责,请皇帝治尹元贞的罪,又认为李怀光有五个不可赦免的原因,请求率五千精兵打败叛贼。
德宗刚把进攻叛贼的任务交给马燧、浑瑊,因而没有答应。
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大相尚结赞对他尤为厌恨。
他们认为唐朝的名将只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于是实施反间之计,派遣使者通过马燧请和,再通过会盟之际劫虏浑瑊,出卖马燧。
786年(贞元二年)九月,吐蕃兴兵进犯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却不掠夺,并道:召我来,何不以牛酒犒劳?然后慢慢退去,以此来离间李晟。
李晟派王佖率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汧城(今陕西省陇县东南镇),击破吐蕃军,几乎生擒尚结赞。
不久,李晟又派野诗良辅攻占吐蕃摧沙堡。
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
李晟入朝觐见,认为吐蕃不可相信。
宰相韩滉支持李晟的意见,请求调发军粮供给李晟,让其攻击吐蕃。
此时德宗厌恶战争,疑心将帅生事以获取功劳。
适逢韩滉去世,而执政的张延赏又与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面前进行诋毁,认为不能让李晟久握兵权,并推荐刘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让他们立功来压制李晟。
德宗竟然采纳了张延赏的意见,削去李晟的兵权。
晚年生活
787年(贞元三年)三月,德宗在宣政殿召见李晟,册封他为太尉、中书令,又命他在尚书省治事。
同年闰五月,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果然被吐蕃劫持,而马燧也被罢免河东节度使之职。
793年(贞元九年),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德宗得知后流涕不止,命百官到其府第吊唁,并追封他为太师,赠谥号忠武。
李晟下葬时,德宗又亲到望春门送葬,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
元和年间,李晟配飨德宗庙廷。
唐僖宗逃奔四川时,仓部员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编写《兴元圣功录》,以此激励诸将。
以上就是李晟:唐朝中期名将勇武绝伦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89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