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刘备这大半辈子,几乎是一步一个坎,而且似乎还有个“十年悖论”:刘备占据的地盘,很少有守住十年的,徐州被吕布抢走,建安十四年才弄到手的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也丢得一寸不剩,汉中和西川虽然没有丢在刘备手上,但是刘备却没有太多机会享受这两地的成果——他早早就“驾崩”了。
关于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的这些相关资料:
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
众所周知,刘备⽣涯最后的⼀次伐吴⼤战是失败的,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备集团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匮乏:前期文不过糜竺孙乾简雍,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后期占据荆州、益州、汉中之后,在人员调度上更是捉襟见肘,我们细看夷陵之战就会发现,当时刘备驾前一个有分量的大将都没有了——关兴张苞只是在演义小说中厉害,他们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他们有没有参加,也是一个问题。
刘备这大半辈子,几乎是一步一个坎,而且似乎还有个十年悖论:刘备占据的地盘,很少有守住十年的,徐州被吕布抢走,建安十四年才弄到手的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也丢得一寸不剩,汉中和西川虽然没有丢在刘备手上,但是刘备却没有太多机会享受这两地的成果——他早早就驾崩了。
演义和正史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黄忠和马超,根本就没有参加,也不可能参加伐吴之战。
黄忠连刘备称帝都没赶上,死的时候,还是汉中王刘备册封的后将军、关内侯:先主为汉中王,用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明年卒,追谥刚侯。
子叙,早没,无后。
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进位汉中王,黄忠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辞世,夷陵之战起始于章武元年秋七月刘备五万大军夺取峡口,攻入吴境,终结于次年八月黄权带队降魏。
不但黄忠没有机会参加,就是马超马孟起,此时也已经病得爬不起来了:章武二年(222年)卒,时年四十七。
也就是说,夷陵之战发生时,马超从病危到病故,根本就没来得及见刘备最后一面,刘备就是再缺人,也不能让病得一丝两气的马超去前线。
如果法正没有去世,夷陵之战可能就会是另一个结果了,事后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备兵败夷陵十分狼狈,其主要原因就是既没有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也没有运筹帷幄的好参谋长,以至于战事激烈刘备被围,没有一人可以相救,兵败之后刘备还得亲自组织断后: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赵云是在夷陵之战结束之后,才带兵从江州赶到白帝城,根本就没和吴军交手过,自然也不会枪挑吴军大将朱然:(赵云劝谏)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这时候我们就看出刘备集团人才匮乏的窘迫了:黄忠法正先后辞世,马超病危赵云消极,刘备能用的大将,也就是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等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二三线将领,真正拿得出手的谋士,也就是马良马季常一人而已,可惜他没能逃出夷陵: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刘备活着的时候,基本不用诸葛亮带兵,他夺占西川,参谋长是庞统,进取汉中,参谋长是法正,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基本相当于曹魏的荀彧而不是荀攸: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刘备是河北涿郡涿县人,他在徐州、荆州、益州都算外来户,既不像曹操那样挂着大汉天子刘协的金字招牌,也不像孙权那样有父兄打下的基业和留下的精英人才,所以他最怕的就是后方不稳,当地门阀士族也都各怀心腹事,如果不留下信得过的心腹留守后方,一旦前线失利,就会进退失据,连老巢都会丢掉——曹操出征,总是让荀彧坐镇后方,也有这方面考量。
诸葛亮是万万动不得的,如果诸葛亮跟着刘备一起出征,不但后方不稳,前线将士也可能饿饭。
但是诸葛亮动不得,不等于其他人也动不得,在当年的刘备集团,起码还有四员大将可用,即使不能全部同行,去一两个也能为刘备分忧解难,起码不会让刘备败得那么惨。
读者诸君想到的第一个应该跟随刘备出征的,肯定是赵云赵子龙,此公不但冲锋陷阵悍勇无敌,断后也是行家,在计谋方面,也不在张飞之下。
当年的入川之战,赵云连下两城,诸葛亮和张飞各取一城,这起码能说明赵云也是有统帅大兵团作战能力和经验的: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赵云在汉中之战空营计击溃曹操大军,并获得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美誉,在后来的伐魏之战中以微弱兵力硬抗曹真主力,也是临危不乱: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如果赵云随同出征,刘备就不会被围得那么窘迫,撤退时也不会一哄而散。
赵云确实在伐吴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消极,但是以赵云的人品,他即使不赞成伐吴,也不会在战斗中出工不出力,他只会保留意见而奋勇作战,起码能保证大军不会一溃七百里。
退一步来讲,即使刘备不愿意带赵云出征,也可以让他去汉中替换魏延——魏延对刘备的忠诚度绝对是百分之百,而且军事能力有目共睹,他后来历任督汉中镇远将军、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说明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而非演义小说中的一勇之夫。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没有定论,但是能想出这条奇计,说明他也有一定的战略战术素养,起码要比吴班张南冯习陈式等人强得多。
关羽张飞辞世后,刘备集团最能打的可能就是魏延了(有人说是赵云),刘备伐吴的时候,曹丕并没有在汉中搞小动作(他盼着孙刘两家倾尽全力打个两败俱伤),魏延完全可以调往夷陵前线。
魏延和赵云是不可能同时离开后方的,蜀中那些厌倦战争而又怀有二心的门阀士族不可不防,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为了确保后方稳定,刘备可以把地头蛇中最大的两条带走,他们就是国舅吴懿和后来的顾命大臣李严。
小说中的吴懿无能却很有趣,被赵云一回合生擒后还挺硬气: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正史中的吴懿是主动投降刘备,而且此人也并不弱,杨戏作《季汉辅臣赞》这样评价吴懿:车骑(吴懿官至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济阳侯)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
吴懿是吴班的族兄,刘备带吴班而不带吴懿,可能是想让这位国舅帮着看家,而另一位蜀中名将李严不跟着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李严其实是很能打的: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
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
枝党星散,悉复民籍。
又越巂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顾命大臣,一山不容二虎还闹出了很多不愉快,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严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刘备认可的: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识人之明还在诸葛亮之上,他能让李严当军事主官,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刘备兵败夷陵,如果魏延在,就可以冲锋陷阵;如果赵云在,就可以安全断后;把属于西川门阀的李严和吴懿带上,后方就会稳定很多——让蜀中降将打东吴,起码能收到一箭双雕之功效。
说来说去,还是刘备集团可用之才太少,如果庞统法正黄忠不死,如果马超不病危赵云不唱反调,刘备或许还不会败得那么惨。
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刘备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但是读者诸君却可以替刘备出谋划策:如果咱们前面说的庞统、法正、马超、黄忠尚在,如果刘备带赵云、魏延、吴懿、李严出征,如何排兵布阵,才能有希望打赢夷陵之战?
以上就是刘备决定伐吴后为何不带那些征战沙场的老将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818.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