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6 05:16 阅读

  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奇葩的皇帝外加奇葩的官员,三个世纪里层出不穷,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关于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的这些相关资料:

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

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明王朝的一大出名形象,就是奇葩多。

  奇葩的皇帝外加奇葩的官员,三个世纪里层出不穷,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放在明朝年间,公认最奇葩的,却是下面这几条规矩。

  这几条奇葩规矩的效果,那就不是给野史添个乐的事儿,甚至叫明朝官员们叫苦连天,堪称是官不聊生。

  但是,大明王朝三个世纪的辉煌岁月,多少国富民强的历史记忆,这些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却也是实实在在立大功。

  奇葩规矩1:拦截百姓要杀头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几乎三十年如一日严打贪污腐败,悲惨获罪的官员,动辄一个大案数目上万。

  不过,就算这些获罪官员们落了死罪,却也同样有活命机会——劳动改造。

  当时仅在南京周围服苦役的贪官,总数就有数万之多。

  虽然受尽苦累,却总算能以此赎罪。

  但倘若明初官员们犯一个错,那铁定连劳动改造的机会都没有,百分百就是死:拦截进京百姓!

  这事为何如此严重?得瞧瞧朱元璋开国时的法令:不管地方上出现了廉洁奉公的好官,还是冒出蝇营狗苟的贪官败类,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与学子们,就可以联名来到南京,向朱元璋陈述情况。

  好官会受到奖励,贪官则立刻法办。

  倘若哪个心怀鬼胎的贪官,敢沿途拦截这些百姓进京?那就要治罪,予以斩首!——敢不叫朕倾听民声?分分钟杀你头。

  而在朱元璋编订的《大诰》里,因为拦截进京百姓而掉脑袋的官员,几乎是一翻一大群。

  好些顶风作案的官员,连坐牢的程序都省了,直接就当场法办。

  虽说手段太狠,但明初畅通的民间声音,乃至那吏治澄清者百余年的反贪成果,却是这凶狠一刀,结结实实杀出来的。

  奇葩规矩2:御史一不留神就陪绑

  明朝反贪的一大神器,就是御史制度。

  这些肩负巡按大权的都察院御史们,别看品级只有七品,却拥有考核地方官员揭发贪污腐败的大权,一亮相就叫贪官们直哆嗦,不过如此威风的御史们,其实也一肚子苦水:这工作提心吊胆呢,简直一不留神就陪绑!

  以明宣宗年间的谕令说:御史的任命,需要由都察院的都御史们来保举,必须经过严格考核。

  然后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只要是御史出了问题,推荐人也一道办罪。

  所谓有监察大权的都察院,从此一个御史出事,基本是一群人陪绑。

  发展到十六世纪,御史们考核官员,更是万万错不得。

  典型明穆宗年间的右佥都御史吴时来,平日素来以清廉敢言著称,可就因举荐的官员犯了事,还是在隆庆四年(1570)悲催降了职。

  为避免陪绑,官小权大的御史们,自然变得万分紧张,工作时恨不得瞪圆眼睛,拿出民间野史里铁面御史的劲头,紧盯一切蝇营狗苟。

  奇葩的陪绑制度,换来零容忍的监察考核,佑护着明朝行政,几个世纪良性运转。

  奇葩规矩3:强盗人数,挂钩官员饭碗

  明朝中期以后,特别是嘉靖皇帝在位晚期时,大明朝各地治安严重恶化,许多省份地区,竟到了盗贼泛滥的地步。

  虽说嘉靖帝晚年时严打倭寇,打的沿海总算太平,但内地省份的盗贼,依然此起彼伏。

  杀人越货的恶性案子年年一堆,江西等省还多次发生官库官粮被焚烧打劫的丢人事。

  那各级地方官呢?却是常见茫茫然,饶是朝廷屡下严令,却还是糊弄依旧。

  只要强盗没杀到自己头上,相关执法部门,常见装聋作哑。

  隆庆年间,为这糟心的强盗问题,好些有识之士也痛心疾首,有些言官还建议,要加大对强盗的惩治力度,甚至要对强盗实行凌迟酷刑。

  但忍够了内阁首辅高拱却明白:这事情的关键,不在治强盗,而是要治地方上这群懒官——必须给他们来个数字化管理。

  于是,高拱定的奇葩规矩出炉了:从此以后,只要地方州县出现十名强盗,当地的掌印巡捕官就要降级,出现三十名强盗,就要把掌印巡捕官罢官。

  出现七十名强盗,当地的兵备也要罢官。

  倘若敢瞒报?当地的府州县官员全要论罪,一抓抓一串。

  江西安义知县曾知经就撞到枪口上,他的治下有四十多强盗闹事,虽说江西当地的抚按官说情,还是被高拱大手一挥革了职,给全国懒官来了个现身说法。

  自此以后,各地地方官全似打了激灵,火爆的捕盗除恶行动,在江西等强盗重灾区一气铺开,大批作恶多年的惯匪恶盗落网,一片太平的大明朝,从此进入经济繁荣的隆万中兴——抓强盗?那就要先动一动官员的饭碗。

  奇葩规矩4:每年九月,司法官员提心吊胆

  自从明朝天顺年间起,每年的九月,就是司法官员打哆嗦的日子,只因一个特殊活动:朝审。

  朝审,即从明朝天顺年间起,每年九月霜降时,朝廷会集三法司和各级官员,对已经判死刑的京师死囚们,进行两天极其严格的会审。

  一旦发现冤案,就立刻启动重审。

  是为中国古代司法史上,一项里程碑般的错案追责制度。

  当然,因为朝审的工作量太大,每次错案追责,牵涉的动静更大。

  所以折腾到明朝成化年间时,朝审也一度停摆。

  但到了明朝隆庆年间时,这项叫司法官员们高度紧张的程序,也终于再度重启,且流程比天顺年间更正规:不再是两天流水账般的审判,而是提前一个月,内阁大臣就要调阅所有卷宗,三法司要进行仔细审核,审查时每一个死囚都有权陈述,有冤者诉说自己冤情,每个步骤,都是动真格。

  于是,仅仅是明朝隆庆四年(1570)九月的朝审,审查470名死囚犯,查出139桩冤案。

  且制造冤案的相关官员,也全数受到惩罚,仅因是年朝审落马的官员,数目就有百人之多。

  艰辛的审判过程,蒙冤者们凄苦的情景,以亲历朝审的内阁首辅高拱话说,简直是至今每一念及,尤甚哀亲衿焉。

  明王朝这一场隆万中兴,并非只因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革新,更因这个奇葩规矩带来的,对司法公正的极力维护。

  奇葩规矩5:新任地方官不许写奏折

  明朝中期以后,大明官员一个比贪污更严重的毛病,就是做表面文章。

  对这毛病,明朝政治家张居正尤其痛心疾首: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们,平日里就知道高谈阔论,别说是没能力做实际政务,就是好些有实干能力的人物,平日也热衷于刷声望博眼球。

  就算做地方官,也是为官一任,诗词文章写一堆,正经事一点不干。

  甚至明朝中期,还为此闹出过种树的笑话:某个边防要地,历任官员都提议要栽种树木改善国防,每一任官员,都写了大堆精彩的奏折,可一晃三十年过去,该种的树木,却是一棵也没见着。

  以张居正的怒斥说:岂有不从实干而能有济者哉!就靠高谈阔论,什么事能办成?

  于是,也就有了张居正改革时代,著名的《考成法》,可单靠考核哪里管用?张居正也不动声色,立了一个新规矩:如果各地新任地方官,到任后就给朝廷上奏折,那么这一年的考核,就先来个不合格!

  这事有这么重要?这恰是当时地方官的通病,所谓做官,就要博好名声。

  地方上埋头干三年,都不如写几篇妙笔奏折,在清流里出名来得实惠。

  所以就要从源头上,把这个口子给堵上:少写奏章,少装样子,多干实在事。

  于是,在这轰轰烈烈的张居正改革里,有这奇葩规矩管着,各级官员再没了二心,只能老老实实做事。

  昔日懒散成风的明朝官场,变成了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景象。

  高速运转的效率,将隆万中兴时代的明王朝推向了强国巅峰。

  所谓强大,大至治国,小至家庭生活,重要一条,当从治懒开始。

  治懒的奇葩规矩,任凭岁月流转,却足以警醒今人。

  以上就是明朝有五条官不聊生的奇葩规矩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4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