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于汉末三国时期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汉末三国时期的这些相关资料:
汉末三国时期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互相之间都是非常讲义气的。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游侠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最先兴起于春秋战国,至汉初其势力发展日盛。
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重点对游侠进行打击,以稳定社会。
但两汉三国,游侠之风其实一直在延续,很多三国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豪侠之气的记载:
徐庶——为人报仇杀人,后洗心革面
看到徐庶杀人是不是很意外,明明是个儒雅之士,居然会提剑杀人?据《魏略》记载,公元189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
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
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
后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
徐庶经过这次事情后,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
这段记载其实说明,徐庶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是社会上的一个游侠儿,为了义气(或者钱)替人报仇,结果被抓了,差点被当街肢解,幸亏被同党救走了。
经过这次事情,徐庶很受触动,不再放荡游侠,开始专心读书,这才有了日后的名士徐庶。
典韦——性格任侠,为人报仇出名
典韦,曹操的贴身护卫,他是陈留己吾人。
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
当时,襄邑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为刘氏报仇。
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
典韦于是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
等到李永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
由于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
虽然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却无人敢近。
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的伙伴,双方激战。
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史书中关于典韦记载原文是有志节任侠,有志节好理解,就是有志气有气节,任侠的意思其实就是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属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种。
如果高度上升一点,也可以像金庸大师所描述的那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夏侯惇——14岁为老师杀人
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
不同于《三国演义》里,真实历史上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曹魏八虎骑之首。
曹操势力不断扩大之后,除了曹操,曹魏军队中夏侯惇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人。
从一件事可以看出夏侯惇身上的侠气,十四岁时夏侯惇跟随他的老师求学,有人羞辱他老师,夏侯惇直接把那人杀死了,自此名声远播,人人称赞。
十四岁在今天不过是一个初中生,但夏侯惇当年居然直接提刀杀人,一方面显示了他对老师的尊重爱护,另一方面展现的就是他的勇武豪侠之气。
司马迁在《史记》单独有一篇《游侠列传》,记载了秦末汉初的一些民间大侠;金庸大师用许多作品为每一个中国人建立了一个武侠世界。
可见游侠、侠义精神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记得曾经有人总结道:中国老百姓最喜欢两种人,一种是清官,另一种是大侠。
清官,表达了老百姓对政治环境的理想状态,那就是希望政治清明,不要贪赃枉法,不要压迫百姓;大侠,表达了老百姓对正义、对邪恶,希望有大侠来守卫他们,希望锄强扶弱、路见不平的侠义精神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宁的世界!
以上就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43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