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 沈园二首表现手法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2 11:06 阅读

  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关于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

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

  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 〔宋代〕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文

  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鉴赏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

  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

  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欢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红酥手》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

  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

  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自慰。

  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

  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

  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

  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

  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

  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

  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

  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

  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

  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以上就是沈园二首其一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88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