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 张好好诗卷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2 08:46 阅读

  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

  关于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

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

  张好好诗

  杜牧 〔唐代〕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

  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

  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下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园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之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译文

  我于大和三年在已故的吏部侍郎沈公任江西观察使的幕府供职。

  那时张好好十三岁,已经小有名气,刚因会唱歌而被编入乐籍。

  过了一年,沈公改官宣歙观察使,又把张好好带去安排在宣城乐籍。

  又过了两年,张好好被沈公弟弟著作郎沈述师以双鬟的年纪纳为姬妾。

  再后两年,我在洛阳东城重又见到张好好。

  感旧伤怀,就题了这首诗送给他。

  您是南昌佳丽人,当年十三才有余。

  像嫩绿凤尾刚生芽,像晕红莲花还含苞。

  高阁依在半天里,章江连接碧云霄。

  在这里请您试珠喉,专为此把华丽宴排铺。

  主人公环顾四座客,正惊讶您来得踟蹰。

  吴娃就起身引您上前,还犹豫掩长袖半遮面。

  一双发髻高低恰合宜,青螺小袄正显身娇俏。

  明眸妩媚静垂下双袖,歌喉啭动犹如雏凤鸣呼。

  急促的弦索弹出关纽,高亢的管乐像要吹裂圆芦。

  多少乐声都跟不上您的歌唱,缭绕飘渺飞向那碧云天路。

  主人公赞叹了还又赞叹,说这样的歌声天下称罕。

  送给您天马绸缎,还配上水犀头梳。

  到龙沙洲去看秋浪,在明月下畅游东湖。

  从那以后我们便常常会面,三日不见就要算时隔太疏。

  美丽资质随着月亮变得丰满,浓艳风情跟着春天更加展舒。

  深红的嘴唇渐渐轻灵乖巧,轻盈的步态越发从容自如。

  旌旆旗帜忽然东下,笙歌乐舞转随舳舻。

  秋霜凋萎谢楼楼畔树,春沙温暖句溪溪边蒲。

  身外事任由它等同尘土,酒杯前且尽人生欢娱。

  集仙殿里飘然客,作赋压倒司马相如。

  聘您使用碧瑶珮,载您动用紫云车。

  从此洞门关闭水声远,明月高悬蝉影孤。

  自那时过了没几年,已经散尽了我们这些高阳酒徒。

  洛阳城东重又相见爱你,您身姿绰约正酒店当垆。

  奇怪我为什么事情所苦,年轻轻的就白了须胡?

  同游的伙伴如今可还在?这失意的日子可还受得住?

  在我哭悼沈公后,水天尽染初秋色。

  斜阳冷光照衰柳,凉风暗生起座隅。

  泪水洒满胸衣襟,短歌一曲为您书。

  创作背景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

  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创作具体时间是大和八年,即834年。

  鉴赏

  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实是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路过金陵,曾为穷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了悲慨的《杜秋娘诗》;两年后,诗人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又为她沦为当垆卖酒之女,而洒尽满襟清泪——这就是此诗的由来。

  风尘女子的沦落生涯,在开初往往表现为人生命运的惊人跃升。

  此诗开篇一节,正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翠茁(zá,生长)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花萼的基部)——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那红扑扑的脸盘,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葩欲放。

  诗人安排她的出场非同一般,那是在一碧如染的赣江之畔、高倚入云的滕王阁中——正适合美妙歌韵的飞扬、回荡。

  为了这一次试唱,人们特为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

  而处于这一切中心的,便是张好好。

  此刻,她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只在现身的刹那间,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

  为着表现张好好的惊人之美,诗人还不忘从旁追加一笔: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主公,即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当时诗人正充当他的幕僚);来踟蹰,则化用《陌上桑》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踟蹰之意,描写沈传师在座中初睹张好好风姿的惊讶失态的情景,深得侧面烘托之妙。

  然后便是张好好的试唱,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低头不语地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寥寥数笔,画出了这位少女的无限柔美羞怯之态。

  令人不禁要怀疑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

  然而,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她像贞元(785-805)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摔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

  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迸散关钮、芦管即将为之破裂。

  而张好好的袅袅歌韵,却还压过众音,穿透高阁,直上云衢。

  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商女奏乐之妙,全借助于连翩的比喻描摹;此诗则运用高度的夸张,从伴奏器乐的不胜竞逐中,反衬少女歌喉的清亮遏云,堪称别开蹊径。

  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

  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卖唱的歌妓。

  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乐妓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她大约到是满心喜悦地以为,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那伴着主公在彩霞满天的秋日,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浪,或是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的生活,该有无限乐趣。

  最令诗人惊叹的,还是张好好那日愈变化的风韵: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

  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

  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

  这就是诗之二节所描述的张好好那貌似快乐的乐妓生活——诗人当然明白,这种身外(功业、名声)任尘土,樽前极欢娱的欢娱,对于一位歌妓来说,终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长久。

  但他当时怎么也没预料,那悲惨命运之神的叩门,对张好好竟来得如此突然。

  而这一节之所以极力铺陈张好好美好欢乐的往昔,也正是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转,以反衬女主人公令人惊心的悲惨结局。

  这结局在开始依然带有喜剧色彩: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仙人所乘)。

  那风度翩翩、长于讽赋的聘娶者,就是曾任集仙殿校理的沈传师。

  诗序称他以双鬟(一千万钱)纳之,可见颇花费了一笔钱财,故诗中以碧瑶佩、紫云车等夸张之语,将这出纳妾喜剧着力渲染了一番。

  张好好呢,大约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归宿,生活拘检起来,正如传说中的天台仙女一般,关闭洞门,不再与往日熟知的幕僚交往。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二句,叙女主人公为妾景象,虽语带诙谐,字里行间毕竟透露着一种孤清幽寂之感,它似乎暗示着,女主人公身为侍妾,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如意。

  诗情的逆转,是数年后的一次意外相逢: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

  这令诗人十分震惊。

  奇特的是,当诗人揭开张好好生涯中最惨淡的一幕时,全不顾及读者急于了解沦落真相,反而转述起女主人公对诗人的关切询问来: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此四句当作一气读,因为它们在表现女主人公的酸苦心境上,简直妙绝——与旧日朋友的相逢,竟是在如此尴尬的场合;张好好纵有千般痛楚,教她也无法向友人诉说。

  沉沦的羞惭,须得强加压制,最好的法子,便只有用这连串的问语来岔开了。

  深情的诗人不会不懂得这一点。

  纵有千种疑问,也不忍心再启齿相问。

  诗之结尾所展示的,正是诗人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凝望着衰柳、斜阳,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使得诗人落泪不止的,便是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而后又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的不幸遭际;便是眼前这位年方十九,却已饱尝人间酸楚,终于沦为卖酒之女、名震一时的名妓。

  这首诗正以如此动人的描述,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首叙事诗,诗人把描述的重点,全放在回忆张好好昔日的美好风貌上;并用浓笔重彩,表现她生平最光彩照人的跃现。

  只是到了结尾处,才揭开她沦为酒家当垆女的悲惨结局。

  这在结构上似乎颇不平衡。

  然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便在读者心中,刻下了张好好最动人美丽的形象;从而对她的悲惨处境,激发起最深切的同情。

  以上就是张好好诗的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88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