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作为傀儡的时候,可见王室倾颓之际,总有宗室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关于汉献帝作为傀儡的时候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汉献帝作为傀儡的时候的这些相关资料:
汉献帝作为傀儡的时候
对汉献帝和刘氏宗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汉献帝沦为傀儡,手握重兵的刘氏宗亲,却为何冷眼旁观?
昔燕国覆亡,慕容子弟无不以复国为己任,于是五大燕国并立;及至后世,北宋灭亡,宗室据半壁江山,是为南宋;南宋以后,又有南明,期间虽内斗不休,却仍是明朝宗室的一些努力。
可见王室倾颓之际,总有宗室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然东汉末年的宗室人物,却一反常态:眼见汉室将亡,这些宗室要么割据一方,以图自立;要么加入曹操麾下,为其鞍前马后,甚至在篡汉过程中出力颇多。
初,汉高帝刘邦大封诸侯王,欲用藩王为辅,以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至东汉末年,献帝孤伶,刘氏宗亲手握重兵者虽多,却冷眼旁观,何以至此?
一、汉末宗室的划分
乱世下的汉末宗室,主要可分为三方:一是割据势力,主要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二是亲曹势力,主要有刘晔、刘放二人,为曹魏初建出力颇多;三是反曹势力,即以刘备为首的抗曹联盟。
(见上图)汉末主要室宗人物分布图,不难看出几条规律:
1、出身问题:除刘虞之外,割据势力的汉室宗亲(包括刘备),都是西汉宗室之后。
2、成名伊始:除刘虞之外,割据的汉室宗室皆以风评、名声而任职。
刘表为汉末八顾之一,因党锢之祸沉寂多年;岱、繇皆有隽才,却也是幽滞之士,故董卓拔刘岱、李傕拔刘繇;刘备亦曾显名于中原。
3、日后结局:除刘备之外,其余割据宗室皆以失败而告终。
4、两汉之分:割据势力中,刘焉备受汉庭重视,其他宗室却遭受打压;亲曹势力中,刘晔发狂忧死,刘放却功遂身退。
事实上,这些规律绝非巧合。
它们反映出的,正是东汉时期的宗室政策。
二、从打压到利用
宗室、外戚、宦官,是古代帝王身边的关系户。
宗室即帝王血亲,外戚是皇族姻亲,宦官则是帝王近臣,三大关系户之间往往互相制衡。
但在两汉时期,宗室却鲜有作为,这显然与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有直接关系。
故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以阿党法附益法辅之,成功加强了中央集权。
东汉前期的宗室政策,多沿袭自西汉。
据《三国志·孙奋传》记载: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
又按《后汉书·光武帝纪》:诏有司申明旧制阿附蕃王法。
上图_ 东汉版图
由于东汉前中期对宗室入仕有着颇为严格的限制,导致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
在长达130余年(公元25—161年)的时间内,宗室任公卿者寥寥无几,只有十余人;至于分派到地方上的刺史、州牧,更是仅有刘称一人(司隶校尉)。
显然,宗室可以反客为主,取代皇权,这才被排除在权力中枢外;因而有汉一代,外戚与宦官总是轮番掌权,但这同样对皇权造成了较大威胁。
如桓帝即位,外戚梁氏从龙有功,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可谓如日中天。
大将军梁冀更是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宫卫近侍,并所亲树。
禁省起居,纤微必知。
外戚干政,皇权旁落。
前有质帝因一句跋扈将军而殒命,后有桓帝初登大统却伏低做小,不敢谋之。
直到梁太后去世,桓帝这才抓住机会,利用宦官压倒梁氏。
悲哀的是,外戚梁氏倒台后,其掌控的政治权力,并未被桓帝全部收回,其中多数转移到了宦官手中。
谋诛梁冀的五大宦官,同日封侯,威震朝堂,然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朝堂再次陷入动荡。
眼见宦官弄权,清流名士无不愤慨,他们奔走呼号,以强硬手段打击宦官,如此激烈姿态,引来桓帝反感,由此诞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以李膺、陈寔为代表的200多位党人,纷纷遭到逮捕或禁锢。
在此情形之下,桓帝只好重新启用宗室(且多为东汉宗室),用以制衡宦官与外戚。
据相关统计,桓、灵、献三朝约30余年内,宗室任公卿者接近30例,出任州牧、刺史者,亦有十几例。
从东汉宗室政策的变化,不难解读出汉末宗室的微妙态度。
上图_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三、平民化与豪族化
东汉建立后,西汉宗室诸王皆降为侯爵;而刘秀近支宗族却得到荫封,封王者屡见不鲜。
换言之,这些出身于西汉宗室的远支宗室,虽然在经济上并未受到苛待,却失去了向中央靠拢的机会。
几代下来,西汉宗室以及东汉宗室的一些远支,大多沦为平民。
当然,作为地方上的主要管理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察举制重新进入仕途。
既如此,他们与一般的地方豪族也就没太大差别了。
所谓汉室后裔的头衔,并不能为他们增添多少资本。
因此,诸如刘表、刘备、刘虞等人,之所以能割据一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名声斐然,受海内知名人士追捧。
唯有幽州牧刘虞,其父、祖皆为高官,乃桓帝改变宗室政策后的受益者。
因此,当袁绍、韩馥等人欲另立刘虞为新帝时,后者会坚决表示反对。
刘虞是东汉宗室,世代深受皇恩,自然有此忠诚。
反观其他宗室,早就被边缘化,缺少中央庇护的他们,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他们纷纷转为地方豪族。
不难看出,这些人基于汉室后裔而产生的忠汉观念,微乎其微。
因此,汉末宗室人物或是割据一方,或是投奔曹操,都是他们为本家寻找新出路的一种方式。
割据势力大多阴图自立,其代表人物刘焉、刘表,一个闻益州有天子气,遂令汉中张鲁隔绝通道,当起了土皇帝;一个在荆州构建自己的乌托邦,还堂而皇之地郊祀天地,拟斥乘舆,多行僭越之举。
至于亲曹势力中的刘晔与刘放,二人虽同为元老旧臣,结局却大不相同。
现在看来,东汉宗室刘晔忧死而西汉宗室刘放善终,未必与出身无关。
比较特殊的是刘备,他也属于割据势力。
之所以将其单列,是因为其政治立场的不同,这是他能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实际上,包括刘备在内的远支宗室,在中央默许下,常年受其他豪族侵犯。
因此,平民化的宗室虽也能出任地方官,却无法像其他豪族那样积累起强大实力。
故而刘表、刘焉等宗室人物想要割据一方,尚需地方豪族的支持。
刘备亦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他是反曹势力中的先锋,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刘备大可痛斥其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后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名义,进行各种政治、军事与社会活动。
刘备能走多远,全靠友商能走多远。
曹操进魏王,于是刘备打下汉中后,便可称汉中王;曹丕僭越称帝,刘备遂紧跟其后,于次年称帝立汉。
血统之便利,诸多汉室宗亲都有;但名义之高位,却是刘备独有,这正是他能成功称帝的根源所在。
参考资料:
[1]范晔撰,李贤注,王先谦集解 《后汉书集解》
[2]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3]岳庆平 《东汉在政治上对宗室的限制与利用》
[4]张楠 《东汉末年的宗室刺史、州牧》
[5]贾海龙 《东汉宗室分封秩序研究》
以上就是汉献帝作为傀儡的时候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755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