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 初霁的读音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04 23:56 阅读

  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关于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

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

  苦雨初霁

  李觏 〔宋代〕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译文

  担心久久不停的阴雨造成灾祸,阴雨过去,人们才对造化的力量之大发出惊叹。

  天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人们见到了日月。

  大地把浓浓的秀色赋予了山川。

  路上的泥泞慢慢减少,车来车往。

  林中草木交错丛生,这个季节里应该有的野果样样齐全。

  寄语天空中的残云:你要知足啊,不要因为依靠着银河里的流水再来沛然作雨。

  注释

  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河汉:银河。

  油然:自然而然。

  赏析

  久雨初霁之类,本是人们咏熟了的应时写景诗题,但到了李觏笔下,却能振聋发聩,刻意创奇,兼有古硬清新之美。

  诗人抓住了人们苦于久雨、亟盼新晴的特定心理,深入体察,表现出新的境界。

  先写积阴为患,阴雨不断,使人唯恐沉绵阴雨不可摆脱,以点出题面的苦,为下句的惊蓄势。

  苦雨一朝散去,令人喜出望外,使人们感到惊讶,大自然挥手之际便可以雨去晴来。

  积患既除,人们感到耳目一新,轻松愉快,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下一联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就接写造化之功:这里不说日月重光,而说把旧光还给了日月;不说山川增秀,而说将浓秀付给了山川。

  这种拟人写法,把天地造化写活了。

  此联虎虎有生气,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宋诗钞序》语)。

  接着一联,具体写景,转向精细入微的刻画,诗人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初霁时的景象转换和感觉变化。

  车声、果味,一为听觉,一为味觉,再加上上联的光影色彩,使初霁的境界全出。

  人们欣悦之情不言而喻。

  而最后一联,却又峰回路转,再出一层意思: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诗人从人的心情说,苦雨太久,心有余悸,担心新晴不老,旧雨重来,因此寄语残云:该知足一点了,可别靠着天上河汉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破坏这美好的晴光。

  这一结束,语重心长,深得抑扬顿挫之妙。

  这首诗在炼字上很见功夫。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

  这首诗中的活、全等字,虽然平常朴素,但却十分精彩。

  车声活的活字,圆转流利,表达出一种愉快感,它与原先车轮在泥泞中带水拖泥的咿呀之声,形成对照。

  林薄初干(林薄,指茂密的丛林草木),叶上初阳消宿雨,果味尝来,很是鲜美,着一全字,不坐实,不说死,但用来恰到好处。

  像这样的炼字法,很值得玩味。

  以上就是苦雨初霁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72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