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李世民登基之后就立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他对李承乾寄以厚望,倾注了大量心血。
关于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的这些相关资料:
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
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除了早薨的几个之外,其中以濮王李泰和吴王李恪最有才能。
李世民登基之后就立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他对李承乾寄以厚望,倾注了大量心血。
然而李承乾却是烂泥扶不上墙,少年时期还算上进,可在李世民开始有意识培养他做储君后,渐渐开始接受权力的李承乾发生了变化,开始叛逆,不务正业,甚至喜好男色,娈童。
唐太宗杀掉李承乾的一个男宠以作敲打,可是李承乾不但不理解,还在宫中为死去的男宠立碑纪念。
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对李承乾失望后,唐太宗把目光看向了最宠爱的儿子李泰,可惜李泰因为李世民的宠爱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李泰在李世民没有决定废除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时候就到处联络拜访,想要扳倒李承乾。
因为叛逆而对李世民有了误解的李承乾在弟弟李泰的步步紧逼之下,决定铤而走险,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然而他不是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也不是李建成,谋反的阴谋很快就败露了,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和几位重臣商议立储之事,山东世家支持魏王李泰;关中士族以长孙无忌为首支持晋王李治;李道宗支持吴王李恪。
此时的李泰和李恪是李世民考虑的重点对象,年幼的李治还未在他考虑之中。
可是过于骄纵的李泰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为了得到太子之位,居然向李世民说出等自己百年之后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李治。
亲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在冷静下来后也明白杀子传弟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李世民知道了李承乾谋反一事,李泰在其中做的那些坏事,于是,李泰也被排除在储君之外。
唐太宗权衡再三,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
虽然李世民立了李治当太子,但是作为征战沙场打下天下的唐太宗,觉得李治太过软弱,想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于是找来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商量这件事,可惜李世民找错人了。
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舅舅,于公于私都不会帮助李恪的,李治当了皇帝,他这个舅舅的地位会更加安稳,而且李治比较软弱,好控制,再怎么样不会对自己这个舅舅发火。
他提出了一个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理由,经历了大乱到大治的初唐时期,百姓需要的是一个仁慈厚道的守成之君,而不是开疆扩土的雄霸之君。
李世民明知长孙无忌存有私心,但有隋炀帝穷兵黩武,乱用民力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例子,李世民还是决定李治太子身份不变,以李治的性格,李世民所有的儿子都能活下来。
虽说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有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的原因,但李恪成不了太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身份。
李恪不是嫡出,唐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李世民破坏了这一规则,但和平时期还是奉行这一原则的,长孙皇后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除非这三人都死了李恪才有资格,从名字上看,承乾有承继乾坤之意,泰有国泰民安之意、治有治理天下意思。
而恪则是恪守本分的意思,所以,从李世民给皇子的命名上看。
长孙皇后所生皇子与李世民的表妹杨妃所生皇子之间,君臣之分也早就被注定。
李世民之所以立李治为太子就是想要保住其他儿子的性命,而且,李治做了皇帝,长孙无忌也会用尽全力去辅佐他,因此,不是嫡子的李恪被淘汰出局。
以上就是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698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