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 夕次蒲类津翻译赏析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6-29 14:01 阅读

  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关于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

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

  夕次蒲类津

  骆宾王 〔唐代〕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译文

  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

  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

  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嘹望楼。

  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

  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赏析

  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

  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

  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两句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

  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

  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

  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

  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

  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

  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

  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

  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

  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

  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

  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

  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

  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全诗情感强烈,笔势波澜起伏,大笔勾勒与工笔刻画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写下这首诗。

  以上就是夕次蒲类津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61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