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望蓟门原文是什么 祖咏望蓟门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6-26 14:01 阅读

  望蓟门原文是什么,(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关于望蓟门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望蓟门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望蓟门原文是什么

望蓟门原文是什么

  望蓟门

  祖咏 〔唐代〕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

  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

  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一去:一作一望。

  危旌:高扬的旗帜。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缨:绳。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

  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

  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

  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

  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

  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

  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

  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

  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

  这是往远处望。

  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

  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

  处在条件如此艰苦。

  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

  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

  这是向前方望。

  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

  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

  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

  这是说防守的形势。

  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

  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

  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

  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

  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

  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创作背景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

  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以上就是望蓟门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53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