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打官员屁股最多的朝代肯定是明朝拉,虽然这种打官员屁股的惩罚不是在明朝才有的,但却被明朝发扬光大了,同时也给这种惩罚官员的方式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廷杖。
关于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的这些相关资料:
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
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在电视剧中,我们习以为常的是官员打老百姓屁股,动不动就要拖出去痛打几十打板,板子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有时候板子的服务对象也会是官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打官员屁股最多的朝代肯定是明朝拉,虽然这种打官员屁股的惩罚不是在明朝才有的,但却被明朝发扬光大了,同时也给这种惩罚官员的方式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廷杖。
一看这霸气的名字,就知道是在朝堂之上打官员的屁股,如果受罚官员是穿着裤子被打,场面也许不鲜活,要是脱了裤子打,先把疼不疼放一边,这么多人监督下脱裤子,岂不是走光了?也就是说,廷杖不只是肉体上的惩罚,还有心理上的惩罚,这就是所谓的杀人诛心啊!明朝的法律是很健全的,为何皇帝还要再弄一套打官员屁股的廷杖出来?廷杖是不是随便就可以实施?官员对此的态度又是如何?那么我们就从明朝廷杖产生开始,一点点抽丝剥茧的分析一下。
明初,开国功臣朱亮祖因自持有功,贪赃枉法,被朱元璋召回京城一顿鞭子乱打,结果与其子朱暹被一同鞭死。
这里解释一下,廷杖不一定是用棍子打屁股,有时候也会用鞭子,但主要还是棍子。
朱元璋一看这么惩罚人很爽,时不时就用一下廷杖。
不料,朱元璋的子孙也是觉得廷杖官员很爽,就延续了老朱的这一癖好,当然也是朱元璋的子孙将廷杖发扬光大的。
据史料记载,即便是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也体验过廷杖的激情,更别说其他皇帝了。
朱高炽廷杖官员只不过是小场面,朱厚照(爱养狮子、豹子的正德皇帝)与朱厚熜(修仙练丹的嘉靖皇帝)廷杖官员场面才是大场面。
1519年朱厚照要到江南游玩,群臣纷纷上书劝阻,惹得皇帝大怒,一次性打了146 位大臣的屁股,由于打的狠了些,有11名官员被当场打死;1524年朱厚熜(他是走的王爷当皇帝的路线,因此他父亲不是皇帝)想要把自己死去的老爹兴献王也封为皇帝,满朝文臣认为不符合礼仪,极力劝谏,100 多名官员跪在左顺门前日夜哭谏,大晚上瞎哭,害的皇帝也睡不好,毕竟嘉靖皇帝第二天还要忙着炼丹,天天这样,谁受得了,因此他下令施廷杖惩罚,当场打死17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之争。
据不完全统计,明朝将近300来年,廷杖大臣有500多次,这里面朱厚照与朱厚熜就贡献了近二分之一。
明朝皇帝岂不是可以任意打官员的屁股了?不用走任何手续?
明朝前期的廷杖也许手续简单了些,但随着明朝各位皇帝都有这样的癖好,使得廷杖有了一套完整的程序,即便是廷杖不列入明朝法律范围之内,但必须走程序,否则朝廷也会乱套。
皇帝权力至上,但也不能一不高兴就打屁股,这谁受得了,所以皇帝要先礼部复议之后方能下令廷杖。
明朝廷杖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某位大臣惹皇帝不高兴了,当然这位大臣也有级别限制,以四品以下、品级低的京官(尤其是言官)占绝大部分,因为他们是惹皇帝不高兴的主体,在外官员常年见不到皇帝,很难惹皇帝生气,而高级官员呢?他一般不轻易出头,除非是国家大事,只有这些级别低的,管理每天朝廷琐碎之事的官员,才容易看不惯皇帝的作为,上书而惹怒皇帝。
先决条件有,在某一天这位低阶言官看着皇帝某些行为不合适,站出来开始指出皇帝的错误,碰巧赶上皇帝心情不好,龙颜大怒,然后就拖出去打屁股。
不,这样的话,程序进展就有些快,为何进展有些快呢?即便是打官员屁股,也不能是皇帝亲自动手,朝廷之上也不可能随时站着准备廷杖的锦衣卫人员吧!这样的话,是不是有伤大雅,所以廷杖的程序是在皇帝生气与开始打屁股之间还有一些步骤,那就是当皇帝生气以后,应该是司礼监太监草拟驾贴(相当于证明信一类的文件),临走不能忘了盖上司礼监的印章,然后交锦衣卫,锦衣卫然后派人将该官员拖到无门之外行刑,司礼监还需派人负责监工。
这里也许大家有个疑问,廷杖不应该是在朝堂之上吗?怎么跑到午门去了?一次性廷杖多人的话,朝堂之上的地方也不够,而且那种痛苦喊叫的声音或者直接打死了,这样的场面万一惊吓到皇帝,未免就有些得不偿失。
上文我们说过,廷杖不只是惩罚,还有一些羞辱的意思在里面,在午门执行廷杖,官员、普通百姓都可以去围观,这样羞辱的效果就被扩大了。
更搞笑的是,万历后期,由于被廷杖官员众多,出现过行刑人员短缺的现象。
当然,廷杖这也是技术活,行刑之人要经过训练,在行刑之时要打出感觉、打出节奏来。
有时候被打屁股的官员不在朝堂之上,那么廷杖手续就多了一步先逮捕,然后再按照相应的手续进行。
还有一点要说明,不只是明朝皇帝喜欢打官员屁股,有些宦官、首辅也喜欢,但打官员屁股是皇帝特权,其他人是怎么办到呢?
明朝有些硬核的皇帝,也有些硬核的首辅、宦官,比如宦官的代表刘瑾、魏忠贤、冯保等等,这些人可以借助皇帝的名义,说白了就是他们很会哄皇帝,使得他们的意思皇帝一般都会应允,这样以来一些言官上书弹劾宦官,结果是触怒宦官,被拖到午门打屁股。
宦官有牛人,首辅也有牛人,严嵩、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这些权臣可以利用廷杖打击政敌,当然这样存在的人物毕竟是少数。
我们也要知道,明初与明朝中后期廷杖的意义也有所改变,从起初的杀一儆百到后期的皇帝与大臣斗气,大臣们文死谏的高尚想法,勇于批评皇帝违背纲常的举动,不给皇帝留一点面子;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脸面既代表国家,经常受得了群臣之间相互攻讦可以忍受,毕竟是为了国家大事,但有些大臣们还干涉皇帝私生活,管到皇帝头上来了。
明朝后期以言官为代表的文臣势力强大,他们控制着舆论的导向,而且一旦皇帝廷杖了某位大臣,被廷杖之人往往能够获得朝野上下的同情。
我们上面也提到过,明朝有些宦官或者大臣也能够廷杖大臣,一旦这些人倒台,这些被廷杖的大臣就会成为奸佞的对立面被抬高身价,在世的人得到复职擢升,被打死的被追赠荣誉官职,子弟享受荣荫入国子监读书,这也使得一批批文臣前赴后继的往廷杖的打板子下冲,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朝廷形势。
到了明朝后期,皇帝越是想通过廷杖来惩戒文官,士大夫群体的反弹就越厉害。
一些文臣为了出名(这是一种畸形的想法)将犯言直谏、批评皇帝,视为一种捷径手段,一方面能够树立自己直言进谏的美名,一方面还能提高自己的名气,就是看自己运气好不好了,好的话,不会被打死,还能出名;不好的话,也能够落下一个千古好名声。
廷杖,对于官员来说肯定还是不愿意板子打在自己屁股之上了,从朱元璋开始喜欢廷杖,朝廷官员(特别是言官)就努力阻止廷杖的发生,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一天惹得皇帝不高兴,廷杖就可能用在自己屁股上,但明朝皇帝好像对打屁股的癖好上瘾,所以朝臣们未能阻止廷杖的延续。
既然阻止不了皇帝的癖好,那么怎么才能少被打屁股呢?朝臣们也是非常聪明,试图将皇帝这一特权法律化,有法律限制皇帝的特权,皇帝就不能随便签发驾贴,说打谁的屁股就打谁的屁股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廷杖也是对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破坏,无论任何人犯了罪,有国家法律来处置,不应用廷杖这种个人泄私愤的工具来报复打击官员,毕竟官员出于国家层面考虑,来提醒皇帝的过错,即便是冒犯皇帝,也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入手,不能擅自用私权惩罚,否则,上书的言路被堵塞,皇帝有可能成为睁眼瞎,听不到任何官员的实话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故意挑刺,看皇帝任何行为都不顺眼,但这毕竟是少数。
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于廷杖法律化之路的努力注定是失败的。
廷杖虽只是一个惩罚官员的制度,但却是皇权的体现,即便是到了清朝,廷杖已被放弃,但还有别的超越国家法律体制惩罚官员的方式,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皇权永远大于法律。
以上就是明朝皇帝的最爱为什么是廷杖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180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