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野望该如何理解,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关于新晴野望该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新晴野望该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新晴野望该如何理解
新晴野望
王维 〔唐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
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赏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雨过天晴,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得一点儿尘埃都没有。
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一尘不染;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明亮,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
读者也一下子被引进到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远处,村口的城门矗立在河边渡头旁,村里的树木紧紧相连,一直延伸到小溪边。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都设有人工开掘的护城河,高高的城墙就紧靠着护城河。
但也有一些靠着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为护城河,形成了郭门临渡头的情形。
诗中这个临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一座临着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门楼紧靠着渡口,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
溪水的白,城门的灰,村树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交相辉映。
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
而在平时,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
随着雨过天晴而变化的,还不止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
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
因为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明亮;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
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
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
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
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
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初夏正是农忙季节,收割麦子、播种秧苗都在这个时候。
而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农民们自然更要抓紧这有利的时机,倾家而出,到田地里劳作。
农家人忙碌的身影,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
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创作背景
本首诗应当是作于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之后,作者当时已过四十岁。
他的人生态度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种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集中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诗篇。
本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以上就是新晴野望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115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