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 嵬怎么读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21 07:36 阅读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当他好不容易接受安禄山造反的事实后,他颤抖着双手,帮杨玉环把浴巾披上,愣了一会儿,突然火山爆发一样发起火来:"突厥狗,欺我太甚!"李隆基懊悔不已,胡人终究是胡人,没读过汉家的书,不知道知思图报。

  关于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的这些相关资料: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

  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当安禄山造反的确切消息传到皇宫时,恩恩爱爱的李隆基与杨玉环正手拉手沐浴在华清池的温泉里洗鸳鸯浴。

  有人向他报告说安禄山造反了,他却支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有反应,似乎他的心里明镜似的,谁造反都有可能,唯安禄山不可能。

  可事实狠狠地抽了玄宗一记耳光。

  当他好不容易接受安禄山造反的事实后,他颤抖着双手,帮杨玉环把浴巾披上,愣了一会儿,突然火山爆发一样发起火来:"突厥狗,欺我太甚!"

  李隆基懊悔不已,胡人终究是胡人,没读过汉家的书,不知道知思图报。

  不过,事情既然发生了,悔断了肠子也没用,还是得想办法应对,因此连夜召杨国忠商量对策。

  可是他找错了人。

  局势都危如累卵了,杨国忠还在那儿打"哈哈":"皇上,用不着担心,现在造反的只是安禄山一个光杆司令而已,将士们都不想这么干,无非是受了胁迫。

  我敢说,过不了几日,安禄山的人头就会送到您的面前,您就瞧好吧。

  唐玄宗听了这掩耳盗铃的话,紧张的心情竟然得以稍缓。

  可是,侍立一旁的太子李亨和文武百官却相顾失色,什么时候了,杨国忠还在遮遮掩掩,祸国殃民。

  折了好几天,玄宗终于决定大子李亨监国,自己要拖着老迈身躯,御驾亲征,誓要跟安禄山在疆场上一争高下。

  这可吓坏了杨国忠和杨玉环。

  杨国忠心想,老头子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想出征,就你那老胳膊老腿的,到了战场还不是拖累将土吗?况且,太子监国,我们杨家还有好日子过吗?你去拼杀了,太子肯定要报复,一旦你死在疆场,你前脚死,太子后脚就把我们杨家所有人全都剐了,无论如何你也不能上战场。

  而杨玉环呢,在这场危机中,包括国舅杨国忠,太子李享,文武百官,后宫嫔妃,真正担心皇上性命安危的大概只有杨玉环一人,因为她深刻知道,李隆基是她的一切,荣与宠,罪与罚,一切都是皇上赐予,皇上万一不在了,所有的一切都会眼间失去意义,她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因此,一想到玄宗要御驾亲征,杨玉环的眼泪就扑扑地往下掉。

  她不顾一切地将玄宗紧紧抱住,连哭带喊就一句话:"皇上,你不能去战场!"一把鼻涕一把泪,弄得玄宗老泪纵横,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杨玉环不间断的哭泣声,终于消磨了李隆基那点残存的英雄气,他俯首温柔乡中,打消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可是也不能困守长安等死啊,于是在杨国忠的提议下,又有了新的想法——逃跑。

  往哪跑呢?成都。

  不要忘了,杨国忠除了是朝廷的宰相,还是剑南节度使,蜀中是他的老巢啊,自从他发觉安禄山有反意之后,一直在营建剑南以作后方,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说跑就跑,一点也不含糊。

  玄宗带上杨玉环与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魏方进、高力士等寥寥近臣和护从卫队,仓皇西奔而去。

  玄宗一行,一路奔至马嵬坡,风尘仆仆,饥肠辘辘。

  皇孙们饿得哭哭啼啼,嫔妃们花容失色,亲兵卫队怨声载道,好不凄惨。

  当地的官员比皇上跑得还快,根本寻不到踪影。

  杨玉环紧紧依偎着玄宗,面带饥色,无可奈何地等着。

  杨国忠被派出去寻找食物。

  快到晌午了,食物还没有找到,史书上形容玄宗"天将午,饥肠如响鼓"。

  这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还好,唐玄宗并不怨天尤人,他以超乎想象的忍耐力应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正在这时候,有当地的老百姓来献粮,都是些粗食,众人实在饿极了,纷纷争抢来吃。

  玄宗看见如此情状,眼泪扑簌簌往下落。

  杨玉环一看皇上落泪,也难抑悲,鸣咽不止。

  玄宗哭罢,声称要接见献粮之人。

  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皇上跟前,慢慢地跪下去。

  唐玄宗用手搀住,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谈起心来。

  老人说:"皇上,我是个粗鄙的人,话丑理端,您千万不要怪罪,安禄山这个老贼,早就包藏反心,普天下的人都知道,就您蒙在鼓里,有人向您禀告,你不但不信,反而偏袒安禄山,让他有无恐,终致起兵为祸,您这把年纪了还要车马劳顿,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能怪谁呢?先皇在位的时候,总是寻访贤良以明耳目、广视听,这样才能确保天下太平,宋璟做宰相的时候,敢于冒犯龙颜直言进谏,故而天下平安无事,而皇上呢,任用奸相杨国忠,杨国忠是个什么东西,除了一味地阿谀奉承再也不会别的,自从他做宰相以后,没人敢犯颜直谏了,宮门外发生的事情,皇上无从得知,这是被杨国忠蒙蔽了!要不是安禄山作乱,我这样的草野之人怎么会有机会,当面向您说说这些事呢?

  老人边说边老泪纵横,唐玄宗也泣不成声,此情此景,十足堪哀。

  卫队首领陈玄礼在旁边听着,只恨得牙根痒痒。

  他准备利用将土们的不满情绪,制造哗变,杀死杨国忠。

  但他知道唐玄宗舍不得,所以就派人去向太子李享请示。

  史书上记载,太子一开始的态度是犹像不决,可他一寻思:自己没少受杨国忠的陷害,而此时正是除掉杨国忠和他的后台杨玉环的好机会,怎能错过?再说,真要是皇上被杨国忠胁迫到了成都,在人家的地盘上。

  自己还有好果子吃吗?因此他很快就同意了陈玄礼的计划。

  杨国忠却不知道危险将近,他看到皇上和贵妃形容消瘦,自己也颇感失落,就一个人到驻地外溜哒。

  正走着,忽有二十几个兵丁拦住去路,个个都穿着吐藩人的衣服。

  杨国忠心想,这里怎么会有吐蕃军士呢,皇上没说要向吐藩借兵啊,这些人来的?刚要询问,为首的吐蕃兵大喊道,拿食物来!声音颇大,传出去老远。

  杨国忠兀自纳闷,这时候军营里有人又喊了一声:"杨国忠勾结吐藩企图谋反!"杨国忠一听,刚要破口大骂,可话才出口一半,就被一支疾飞而来的箭射个正着。

  杨国忠吓得魂飞魄散,匆忙带箭向皇上所在的西门内跑去。

  但肥胖的身躯跑不动啊,尚在迟缓的移动中,兵丁们追上来,一顿乱刀,把杨国忠剁成肉馅,头被割下来,挂在西门上示众。

  闷坐驿站的李降基听见外面瞎嚷乱叫,以为将士们发牢骚,想出来慰问一下。

  没想到刚出驿门,将士们就围拢过来,将皇上围在当中。

  唐玄宗此时并不知杨国忠已死,军队有哗变的危险,他转头问高力士,这是怎么回事?

  高力士说:"皇上,杨国忠罪大恶极,已被将士斩首。

  "这时的唐玄宗才如梦初醒。

  面对将士们突如其来的做法,唐玄宗无力也无心思去替杨国忠辩解,毕竟在这个穷途末路之际,先保全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而且他也离不开军队的保护,所以他不仅没有追究军士擅杀宰相之罪,反而还亲自慰劳他们。

  不过,将士们的怨气依然未平,因为他们认为国家之所以会落到如此地步,是和杨玉环有着直接的联系,都大呼将杨玉环正法,否则六军就不肯前行。

  事已至此,怎么办呢?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唐玄宗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定,命高力士将杨玉环缢死。

  就这样,杨玉环结束了她华丽的一生,时年三十八岁。

  史书记载说,"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唐玄宗回到长安,命画工绘制了一幅杨玉环的画像挂在墙上,玄宗朝夕视之而唏嘘。

  有个叫杨通幽的道士从四川来到长安,自称有奇幻之术,玄宗大喜,命他招回贵妃的神灵。

  杨通幽于是作法:但见他竭尽全力,在皇宮内外求索,不见;又游神驭气,出天界、入地府求索,也不见杨贵妃的神灵;再旁求四虚上下,东极横越大海、跨蓬壶。

  忽然出现一座神山,上有许多楼阁,杨通幽至此,发现西厢下有门洞,朝东,门开着,门额上写着"玉妃太真院"。

  方士叩门,童女开门,方士未及言又见童女走了回去。

  这时走来一位碧衣侍女,问他从何处来,杨通幽说奉天子之命到此。

  碧衣侍女说:"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过了一会儿,侍女引出一人,说"玉妃出。

  "玉妃头戴金冠,身披紫绡,佩红玉,脚穿凤鞋,左右侍女七八人。

  玉妃向方士行礼,问皇帝安否及天宝十四年后事,言罢神情悲切,命待女取出金钗细合,折其半授给杨通幽说:"为我谢太上皇,仅献是物,寻旧好也。

  "方士准备返回复命,但觉得仅此未必足以使玄宗相信,于是回身请示玉妃:"请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金叙细合,人疑有诈也。

  "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然后徐徐说道:"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

  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望,因仰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言毕,执手各鸣咽。

  此独君王知之耳。

  "

  方士作法毕,向玄宗具奉此情,玄宗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对杨玉环的怀念更加深切。

  一直到死,玄宗对贵妃的思念都无时无刻不在。

  真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上就是马嵬坡兵变时李隆基为何没能救下杨玉环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08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