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场面如此混乱,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关于古代打仗场面如此混乱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代打仗场面如此混乱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代打仗场面如此混乱
对古代打仗敌我问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古代两军征战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吞并,朝代的更替,都离不开征战。
我们平时也在影视剧和历史资料中看到很多战争画面,两军大战乱作一团,有时候更是杀红了眼。
那么,士兵们在混乱的环境下如何分清敌友,更加快速地取得胜利呢,在这方面便体现了古代军事家们的智慧之处了。
古代三军对阵
对于一些历史迷而言,《大秦帝国》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剧中秦军铁骑大战六国军队的画面非常热血。
比如,长平之战中,白起的几十万大军与赵括的几十万军在长平大战,双方的士兵如蚂蚁一般分散,取得胜利完全依靠一种意志力。
不过,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疑问。
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争的胜利,基本取决于军队的数量。
然而,在那个时期,通讯科技并不发达,杀红眼的士兵是如何分清是敌是友的呢?又是如何清楚地知道军令的呢?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古人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从最基本的统一服饰和兵器来区分,到不同的军旗和布阵方法,这是一种进步。
后来,在清朝时采用同乡士兵编成一组的方式,来改编军队,从而实现对敌我军队的熟悉,做到清晰有效地攻击敌方士兵。
统一军服和武器
统一军服和武器,可以说是区分敌我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历代帝王对外战争时常使用的方法。
统一服装和武器这一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当时各族部落之间互相兼并,战争不断,士兵也逐渐增多。
于是为了便于指挥,从那时起便有了统一的戎装。
而随着历朝历代的更替,既有汉唐这样的盛世时期,又有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乱时期。
随着环境的变迁,服饰和兵器也不断在更替淘汰,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鲜明特色。
提起士兵,不由让人想起秦兵马俑这一现世留存的军事伟作。
从兵马俑便可以看出,统一六国的始皇帝多么好战,甚至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兵马俑和长城。
那么,作为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秦朝,在服饰和兵器上有着什么样的统一特色呢?都说秦人尚黑,秦朝的军服却不尽然。
先秦时,秦人的服饰大多以黑色为主,因为当时阴阳家们信奉五行之说,诸侯王也深信不疑。
秦人认为自身属于水德,而水德属黑,所以秦人崇尚黑色。
但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考古和探索,秦朝的士兵服装并不都是黑色,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军官一般是穿着深紫色与朱红色的衣服,驭手一般穿着绿色与紫色的衣服,颜色多样,铠甲兵器多为统一的赭色。
秦朝时期多为对外战争,攻打匈奴,在服装和兵器上就能够很好地区分敌我,五颜六色的秦国军队也是不失特色了。
鲜明的军旗与布阵
基本的服装与兵器大多在对外战争时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但历朝历代中大多出现内乱与内部征战,这个时候的统治者和作战指挥,便运用不同的军旗和布阵方法来进行鲜明有效的区分。
军旗可以说是古代行军打仗时最为重要的部分,军旗是一方军队的代表,古代作战时军旗同时有着向士兵传达讯号的重要使命,有时候军旗的充分利用与配合,是一场战争胜利的关键。
古代军旗有多种,纛是最大的军旗,一般是帝王亲征时才会插的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意思,纛旗的出现能够鼓舞士兵的士气,提升士兵的战斗力。
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军旗——牙旗,牙旗往往是军队的主帅所立,士兵依靠牙旗知晓主帅的位置,方便及时地指挥与行军。
最重要的军旗是号旗,号旗有多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讯息,进攻、防守。
撤退、伤亡的讯息都是通过号旗来进行传递。
每个军队都有自己不同的军旗使用方式,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深化,形成独特专属的军旗文化,来以此区分敌我双方。
布阵其实是我们时常都会听说的一种作战方法,行兵布阵是战争时取胜的手段,也是区分敌我的一种有效方法,用阵法不断推进,歼灭敌军,在阵型上就能做到鲜明的区分。
古代最常见的布阵方法便是方阵,阵型内外相围,四面如一,攻守相合,呈现回字型形状,对敌我之间的区分十分简洁,且适合多种兵种共同防守。
和方阵这种攻守皆可的阵型相比,圆阵更加偏向于防守,圆阵没有明显的弱点,不会让敌方有可乘之机。
项羽兵败垓下之围时,只剩下二十八骑,采用的便是防守型的圆阵。
阵型上的不同让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敌我阵营,从而更好地作战。
同乡士兵编制
招收同乡士兵编为军队这种情况,出现在晚清时期。
当时政治动荡,起义军频发,八旗军人数不够,清王朝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便让李鸿章和曾国藩组建汉人军队来进行作战。
李鸿章和曾国藩便在自己的家乡范围内进行招收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乡亲朋,彼此之间十分熟悉,也十分团结,组成了两支军队湘军和淮军。
这种同乡士兵编制的军队,同一个村或乡的士兵被编为一队,彼此之间都很熟悉。
在作战时也能很好地配合团结,能够在起义军频发的作战中轻松地区分敌友,这两支同乡军很快便成为了清王朝的主力部队。
但这样的同乡军也为后期的军阀征战埋下了伏笔,曾国藩的湘军同意了帝王的的裁员政策,从十万军裁减到了两万军;但李鸿章的淮军成了北洋海军前身。
后来清政府灭亡,这两支同乡军成为了军阀,一部分回到了家乡,直到被人民军队消灭。
古代征兵也是按照地域来进行征兵,但征兵后会将这些士兵打散重新分配,一定程度是防止同乡士兵过多结党营私,做出对王朝不利的事情。
但同乡士兵编为一队,也不失为区分敌我的一种好方法,士兵间彼此认识也能鼓舞士气,利于团结。
同时,军队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主帅来进行指挥和领导,才能在作战中发挥真正的实力。
古人征战了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在作战上经验十分丰富,关于作战的书籍留于后世的也十分之多,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就连单单在作战时区分敌我也有颇多的学问,不论是服装兵器的统一,还是军旗布阵的运用,甚至在军队编制上下功夫,都是古人智慧所在。
但在区分之外,更多的还是士兵们的勤加苦练与配合,才能将这些区分方法在作战时发挥作用,歼灭敌人,取得胜利。
而现在,也正是因为国家的强盛和每一个人的不断努力,才有了现在这样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以上就是古代打仗场面如此混乱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354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