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一:李斯学成帝王术后入秦,用一篇《谏逐客书》奠定了在秦国的位置李斯并非出身于豪族家庭,但李家也不能说是贫寒,他读过书,曾在家乡担任过小吏,后来又远赴齐国,求学到荀子门下(儒学思想家,但其思想学说接近法家),在两千年前,这种读书、求学和做吏的经历,不是赤贫家庭能办到的事,起码也得是富农。
关于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的这些相关资料: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李斯是怎样的人?他是楚国人,他能成为秦国至秦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是秦国自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以来,坚持沿用其余六国人才为己用的政策延续造就出来的现象,根据李斯的经历来看,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李斯功不可没,但秦朝的二世而亡,同样有李斯的功劳。
一:李斯学成帝王术后入秦,用一篇《谏逐客书》奠定了在秦国的位置
李斯并非出身于豪族家庭,但李家也不能说是贫寒,他读过书,曾在家乡担任过小吏,后来又远赴齐国,求学到荀子门下(儒学思想家,但其思想学说接近法家),在两千年前,这种读书、求学和做吏的经历,不是赤贫家庭能办到的事,起码也得是富农。
史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既然学会了偏向于法家的帝王术,纵观各国,也只有秦国才有他发挥的余地,于是,李斯也和前辈商鞅、张仪等一样,来到了秦国寻找飞黄腾达之路,先依附于秦相国吕不韦,得机被秦王嬴政赏识。
李斯被嬴政赏识的原因是,他鼓动嬴政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这个建议正好跟嬴政的理想一致,且李斯还向嬴政献上了离间六国君臣的计策,提出了一统天下要先灭韩国的方略,种种谋划都触动了嬴政的雄心,于是,他被嬴政拜为客卿(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但李斯在当上客卿后不久,就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秦国要消灭六国,但在国内却充斥着大量的山东六国人员,包括官员、商人等等,其中难免有六国委派的间谍,为了守住秦国的内政和军事机密,也因为大量的外国人来秦国当官,挤占了秦国人的位置,在一些秦人的鼓动下,嬴政准备驱逐所有在秦的外国人。
如果秦国真的驱逐外国人,李斯的雄心壮志就将化为乌有,于是,就有了李斯写的那篇著名的上书《谏逐客书》,李斯从春秋时期帮助秦国称霸的百里奚谈起,一直谈到商鞅、张仪等帮助秦国强大的所有外国人,阐述六国人才对秦国的重要性。
李斯用《谏逐客书》成功的打动了嬴政,促使他放弃了驱逐外国人才的行为。
不但保住了自己在秦国的前途,也保住了秦国能统一天下的根本,这算是李斯的首次锋芒毕露,李斯也因此被嬴政提拔而官至廷尉,至此,外来人李斯才真正在秦国站稳了脚跟。
二:李斯在维护中央集权制上有功,但也提出过焚书的建议
秦国统一天下,变成秦朝后,因为原本的丞相王绾主张延续分封制,这个政策并不符合秦始皇嬴政的心意,于是,主张郡县制的李斯替代王绾成为新的大秦丞相,从入秦时依附吕不韦,到被嬴政赏识成为客卿,再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终于走上了巅峰。
成为丞相后的李斯,提出并帮助秦始皇执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维护大一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包括废除分封制,执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秦、汉时期盛行的隶书就是李斯主张推广开来的)和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全国的车轨大小和长宽,在全国大修驰道等等。
这些主张和政策都是遗泽千年的好政策,李斯作为建议者和执行者,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有功,对后世各大一统王朝能始终坚持统一政策也是有功劳的。
如果李斯后来没有跟赵高矫诏立胡亥,秦朝的统治能多延续百来年,李斯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不一般,在名相中也能排个前三。
秦始皇被后世称为暴君的一项主要行为是焚书坑儒,而焚书的建议者也是李斯,秦始皇三十四年,齐国人、儒学博士淳于越建议秦始皇恢复分封,以古法的经验治国,这个建议让提出郡县制的丞相李斯相当不满,于是,李斯提出了焚书,《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髃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
不过,李斯的这个建议首先是迎合秦始皇的心意而发出的,因为秦始皇本就坚持废除分封制和坚持以法家治国的理念,其次,李斯的这个建议也未必完全错误,汉武帝时期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这个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对待非儒家的学说,没有这么极端而已,因此,李斯建议焚书的功过很难说好坏。
三:私心误国,李斯晚节不保,功勋丞相没能善终
是人就有私心,李斯当然也不例外,就如他早先在秦国展露锋芒写《谏逐客书》时,既是为秦国的未来着想,何尝不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外国人,也为了自己的前途一搏。
成为秦国重臣后,因为害怕秦始皇重用韩非,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因而害死韩非,也是李斯私心极重的重要体现。
不过,害死韩非这个竞争对手并不影响全局,秦国强大后,大把的人才投奔昔日的蛮夷之国,秦国不缺少人才,搞掉韩非也不耽误秦国统一天下。
但秦始皇驾崩时,李斯因为私心,赞同和勾结胡亥、赵高夺位的行为,就是彻底把秦朝送进了深渊,也为自己晚年的悲惨境遇打开了大门。
秦始皇意外驾崩后,除了留下召长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的含糊诏书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给了胡亥和赵高夺位的机会,而要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离不开丞相李斯的许可,赵高也知道怎么说服李斯,只需要让李斯觉得,扶苏继位后,他的丞相位置不保就行,《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赵高对李斯说:
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
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
就这么一个理由,李斯被赵高说服,这个时候的李斯,在行为上完全没有了写《谏逐客书》时的公私兼顾,只有保住相位的私心,于是,他跟赵高合谋,将胡亥送上了皇位,把扶苏、蒙恬送上了死路,李斯得以继续当丞相,但权力却慢慢移交给了赵高,一山不容二虎,李斯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胡亥时期的李斯,似乎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和谋略,赵高明明白白的隔绝内外,独掌宫廷权柄(任郎中令,掌管所有宫廷侍卫),李斯没有任何反对的举动,虽然史书没有记录为什么,但我想,李斯如果反对,应该还是有效果的,他好歹是丞相。
李斯的妥协,让他自己被赵高陷害谋反时,因为见不到胡亥的面而毫无还击之力。
李斯最后的死法很惨,是被腰斩而死,他临死前痛骂胡亥是无道昏君,说自己:吾以忠死,宜矣,可结果是谁造成的?他在配合赵高、胡亥夺位时,也早已失去了对秦朝的忠心,不过,他死前最后的断言还是很正确的: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以上就是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7800.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